[发明专利]钢水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3498.6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3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鸿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鸿野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02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水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应用于锅炉、工业窑炉、化工热设备、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的导热及可控导热相变换热元件,具体涉及换热设备中的换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降耗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国策,尤其废热、余热的回收更具实用价值,既减少了废热、余热对环境的污染,又充分利用回收余热、废热,降低能源消耗,是利国利民的绿色环保技术。热管技术应用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将一根封闭管填充入工作介质后再进行密封,热管的一端为蒸发端,热管的另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的蒸发端受热时液体工作介质蒸发汽化---吸热过程,将热量传递到冷凝端,在冷端遇冷后,释放出热量后冷凝结成液体---放热过程,液体再流回蒸发端,如此反复循环传递热量。热管具有良好的等温性及超低热阻而得到重视,由于成本原因,目前只有“钢水”热管,即热管的工质是水,封闭容器是“20锅”钢管有一定的应用市场。但目前钢水热管有两个严重的缺点:
1.由于高温下的钢水不相容特性,致使热管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8年
2.钢水热管的生产过程中有表面处理过程,这对环境有污染。
发明内容
由于普通钢水热管存在钢水不相容的特性,使用前需要对热管的内壁表面进行钝化处理,这就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钢水的不相容性会产生不凝性气体---氢,严重影响热管的换热特性,降低热管的换热性能---特性曲线变化,当管内氢气达到一定量时,热管的换热特性将严重偏离设计要求,并随时间的延长不断恶化,最终失效。
为了克服现有的普通钢水热管使用寿命短及对环境有污染的缺点,本发明是在普通钢水热管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铜箔,利用铜水的相容特性,来延长热管的寿命,提高热管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钢水热管,包括钢管、在钢管中的工质、翅片、隔板,还包括有铜接口座、工艺孔、铜销密封、以及在钢管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铜箔,铜箔的厚度在0.01~1mm之间。所述的铜箔的最佳厚度是0.05mm。所述的铜箔与钢管之间紧密结合,中间不能有间隙。所述的铜箔与铜接口座密封连接。铜接口座上有一个工艺孔。铜接口座上的工艺孔,用于灌装工质及排气,钢水热管制作完毕后用铜销密封。
本发明的钢水热管的显著进步是在普通钢水热管内壁内衬一层密封铜箔,铜箔的厚度应在0.01~1mm之间,有了这一层铜箔密封,钢与水就不能直接接触,从而延长了热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管,2-翅片,3-铜箔,4-铜接口座,5-隔板,6-工质,7-铜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一
钢水热管,包括钢管1、在钢管中的工质6、翅片2、隔板5,还包括有铜接口座4、工艺孔、铜销密封7、以及在钢管1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铜箔3,铜箔3的厚度是0.01mm。在钢水热管1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的铜箔3,铜箔3要与钢管1紧密结合,中间不能有间隙,铜箔3跟铜接口座4密封连接,铜接口座4上有一个工艺孔,用于灌装工质及排气,热管制造完成后要用铜销7对铜接口座4上的工艺孔进行密封。
实施二
钢水热管,包括钢管1、在钢管中的工质6、翅片2、隔板5,还包括有铜接口座4、工艺孔、铜销密封7、以及在钢管1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铜箔3,铜箔3的厚度是0.05mm。在钢水热管1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的铜箔3,铜箔3要与钢管1紧密结合,中间不能有间隙,铜箔3跟铜接口座4密封连接,铜接口座4上有一个工艺孔,用于灌装工质及排气,热管制造完成后要用铜销7对铜接口座4上的工艺孔进行密封。
实施三
钢水热管,包括钢管1、在钢管中的工质6、翅片2、隔板5,还包括有铜接口座4、工艺孔、铜销密封7、以及在钢管1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铜箔3,铜箔3的厚度是1mm。在钢水热管1的内壁内衬一层密封的铜箔3,铜箔3要与钢管1紧密结合,中间不能有间隙,铜箔3跟铜接口座4密封连接,铜接口座4上有一个工艺孔,用于灌装工质及排气,热管制造完成后要用铜销7对铜接口座4上的工艺孔进行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鸿野,未经朱鸿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管内一种弧形静态扰流元件
- 下一篇:撑拢式双向硬密封球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