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及变电站通风降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43443.5 | 申请日: | 201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8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承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方 |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方为强;聂汉钦 |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通风 降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空间通风降温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户内”或“地下”的变电站及变电站通风降温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大多数“户内”或“地下”变电站等封闭空间或其它类似场所的通风降温通常采用在出风口安装强力风机的方式,通过机械强迫抽排方式对封闭空间通风降温,或者也可在封闭空间中安装空调直接降温。上述的通风降温方法不仅效果不甚理想,还衍生出大量的其它问题来。例如,变电站机房内设置有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安装强力风机来通风降温会带来大量的灰尘和漂浮于空气中的盐类或酸性物质,它们附着于电气设备或绝缘体的表面形成污垢,腐蚀电气设备甚至构成放电通道,引发爬电、污闪等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在电气设备轻载或晚间室外温度较低时往往会造成过度降温,使空气的湿容量下降甚至达到饱和,并在设备或绝缘体的表面形成凝露,引发放电、闪络等绝缘故障,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这样又不得不开启加热器以消除凝露,或安装除湿机等设备进行除湿。另外,由于现有的通风降温方式在整个变电站内部空间中造成气流的紊流或混流,通风降温效率较低,造成大量的能源损耗,并且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噪音污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变电站及变电站通风降温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户内”或“地下”变电站等封闭空间或其它类似场所通风降温设施及方法带来的高能耗、高噪音、积灰等负面效应,提高通风降温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消除对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包括机房,机房由四个侧壁、底面及顶面构成,电气设备设置在所述机房的中央,进风口及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机房的同一侧壁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该侧壁一端接近底面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该侧壁另一端接近顶面处;所述进风口设有向所述机房内送风的智能温控通风调节器,所述智能温控通风调节器的出风口上设有导流器,所述智能温控通风调节器的电控器的温控探头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上。
进一步的:
与所述出风口最接近的相邻侧壁上设有SF6专用泄口,所述SF6专用泄口设置在接近底面处。
一种变电站通风降温方法,进风口及出风口设置在变电站机房的同一侧壁上,进风口设置在该侧壁一端接近底面处,出风口设置在该侧壁另一端接近顶面处;从进风口以小风量低速气流向变电站机房送风,气流方向朝向与进风口相邻的侧壁,气流经与进风口相邻侧壁的反弹,形成在底面流动的均匀低速气流,在机房中央的电气设备发热形成的热空气浮升力带动低速气流上升流经电气设备,经电气设备加热后的热气流从出风口排出变电站机房。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的变电站及变电站通风降温方法,以可控的小风量低速气流完成对变电站等封闭空间中电气设备的通风降温,不会造成变电站机房内气流的紊流或混流,提高通风降温效率,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并消除对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另外,低速气流减少机房内的扬尘,使电气设备不再有积灰严重的现象发生,减少因电气设备表面积灰而引起的爬电现象的发生,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方,未经承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更换刀闸用硬质组合遮蔽罩
- 下一篇:电气二次接线绝缘套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