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3395.X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5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栗红莉;熊仆;上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F16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王凤桐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橡胶 软管 接头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工程机械的液压管路通常采用钢丝橡胶软管,以满足设计工作压力的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通常包括衬芯1、衬套2和带有钢丝31的橡胶软管3,所述衬套2套设在所述衬芯1外部,所述橡胶软管3设置在所述衬芯1的外周壁与所述衬套2的内周壁之间。安装时,例如橡胶软管3采用2型液压橡胶软管时,通常需要将橡胶软管3的扣压部分(即,要与衬芯1和衬套2接触的部分)的外胶层剥除,如图2所示,然后将橡胶软管3的该扣压部分设置到衬芯1和衬套2之间,通过专用的锁管机将衬芯1、衬套2和橡胶软管3扣压在一起形成接头组件。在该现有的橡胶软管接头组件中,橡胶软管3中的钢丝31会与衬套2接触,特别是在扣压部分上橡胶软管3的钢丝31与衬套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衬芯1、衬套2通常都由金属制成,因此该现有的橡胶软管接头组件是导电的。这样的橡胶软管接头组件在应用时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分析几起车辆自燃事故发现,当汽车电器系统发生故障,例如发动机搭铁线接触不良、汽车电线老化等,在汽车启动时,启动电流会通过连接在发动机和车架之间的转向系统中的橡胶软管,导致发热,如果通过该橡胶软管的瞬间电流过大,使其温度超过液压油燃点,则很可能就会造成车辆自燃以及其它危害整车安全性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绝缘性能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从而降低安全隐患,作为应用该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的车辆、工程机械的安全措施之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该接头组件包括衬芯、衬套和带有钢丝的橡胶软管,所述衬套套设在所述衬芯外部,所述橡胶软管设置在所述衬芯的外周壁与所述衬套的内周壁之间,其中,所述钢丝与所述衬芯和所述衬套均不接触。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钢丝与所述衬芯和所述衬套均不接触,因此该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具有绝缘性能。从而能够降低应用该橡胶软管接头组件的安全隐患。在将该橡胶软管接头组件应用于车辆、工程机械中(例如连接在车辆的转向系统的转向器与转向泵之间)时,能够降低发生车辆自燃以及其它危害整车安全性的故障的风险。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的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2如图1所示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橡胶软管的半剖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的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的衬芯的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的衬套的半剖示意图;
图6是如图3所示的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的橡胶软管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衬芯
2 衬套
3 橡胶软管
31 钢丝
4 绝缘胶
5 绝缘垫圈
6 安装部
61 卡接头
62 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该接头组件包括衬芯1、衬套2和带有钢丝31的橡胶软管3,所述衬套2套设在所述衬芯1外部,所述橡胶软管3设置在所述衬芯1的外周壁与所述衬套2的内周壁之间,其中,所述钢丝31与所述衬芯1和所述衬套2均不接触。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钢丝31与所述衬芯1和所述衬套2均不接触,因此该钢丝橡胶软管的接头组件具有绝缘性能。从而能够降低应用该橡胶软管接头组件的安全隐患。将该橡胶软管接头组件应用于车辆、工程机械中(例如连接在车辆的转向系统的转向器与转向泵之间)时,能够降低发生车辆自燃以及其它危害整车安全性的故障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3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应力管的电缆终端
- 下一篇:一种输送带式的物品存储出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