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化工循环用双吸泵的滑动轴承体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43286.8 | 申请日: | 201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5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邓帮华;眭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 地址: | 2018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化工 循环 用双吸泵 滑动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口径双吸泵,特别涉及一种大口径化工循环用双吸泵的滑动轴承体结构。
背景技术
由图1、图2可见:现有技术轴承体由尾端轴承体部分和驱动端轴承部分组成。其尾端轴承部分包括:挡油板201、毡圈油封202、轴承端盖203、滚动轴承204、橡胶堵头205、甩油环206、轴承尾盖207以及轴承腔体208;甩油环206、滚动轴承204安放于轴承腔体208内;甩油环206布置在滚动轴承204旁边;轴承尾盖207在轴承腔体208左侧密封、固定;轴承尾盖207通过螺栓与轴承腔体208连接固定;轴承端盖203在轴承腔体208右侧密封、固定;轴承端盖203通过螺栓与轴承腔体208连接固定;毡圈油封202置于轴承端盖203内侧;挡油板201置于轴承端盖203外侧,并以止口配合;其驱动端轴承部分包括了挡油板101、毡圈油封102、轴承端盖103、滚动轴承104、橡胶堵头105、甩油环106、右盖板107、轴承腔体108、油封盖板109以及整体式油封110。甩油环106、滚动轴承104安放于轴承腔体108内;甩油环106布置在滚动轴承104旁边;轴承端盖103在轴承腔体108左侧密封、固定;轴承端盖103通过螺栓与轴承腔体108连接固定;毡圈油封102置于轴承端盖103内侧;挡油板101置于轴承端盖103外侧,并以止口配合;右盖板107在轴承腔体108右侧密封、固定;右盖板107通过螺栓与轴承腔体108连接固定;整体式油封110置于右盖板107内侧;油封盖板109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右盖板107外右侧端面,封堵整体式油封110。
但上述的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径向尺寸大、振动大、噪音高、寿命短;稀油润滑时配单甩油环,甩油环无限位杆,甩油环绕主轴做偏心旋转,工作时甩油环甩动幅度大,把轴承腔体内的稀油搅起四处飞溅,稀油在甩油环大副搅动下没有及时排放运转热量有发热现象存在;而且,整体式油封在被磨损后的更换极为不便,甚至因小失大(因更换整体式油封而拆卸联轴器);现有结构的轴承下方的左右连通由其本身滚动体之间隙浸没,易导致稀油流通不畅;现有结构的轴承体部件很难把四处飞溅的稀油密封住,造成泄漏比较严重,造成轴承腔体内的稀油不足,必须频繁的往轴承腔体内加注稀油,使整个泵组的安全稳定性大大降低,并且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现有结构的轴承体部件、轴承及甩油环装拆困难,轴承体的甩油环很难保证甩油环运动时始终和腔体内的稀油相接触,给化工循环用双吸泵的可靠性带来隐患。
所以有必要对大口径化工循环用双吸泵的滑动轴承体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大口径化工循环用双吸泵的滑动轴承体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雷连接扁铝的快速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短应力轧机导卫横移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