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3230.2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6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1L21/8242;H01L23/52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孙志湧;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94665,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储器嵌入式逻辑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该半导体器件中,存储器部和逻辑电路集成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
背景技术
在存储器嵌入式逻辑LSI中,存储器部和逻辑电路集成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由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单元面积小于静态RAM(SRAM)的单元面积,因此DRAM嵌入式逻辑LSI具有的优点在于能够嵌入大容量存储的存储器器件,并且另一方面,其具有的缺点在于除了形成逻辑电路的工艺之外还需要DRAM形成工艺,这导致高的制造成本。作为DRAM存储器单元的结构,被称作堆叠型和沟槽型的两种结构是已知的。在沟槽型中,由于蚀刻导致在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深的凹槽,并且电容器材料掩埋在该凹槽中。为此,问题在于,必须以高精度形成具有高纵横比的凹槽,并且需要在所形成的凹槽内均匀地形成电容器绝缘膜,这导致难以变薄。
同时,堆叠型被分为位线上电容器(COB)型和位线下电容器(CUB)型。CUB型结构是其中电容器被形成在比位线更靠下的层中的结构。另一方面,在COB型结构中,电容器被形成在比位线更靠上的层中。通常,COB型结构在变薄方面相对于CUB型结构具有优势。在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2-353334中公开了这种COB型结构。
下文中,将概述包括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2-353334中公开的COB型结构的DRAM嵌入式逻辑半导体器件。图1是半导体器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半导体器件包括在同一半导体衬底11上的其中形成存储器单元的DRAM区和其中形成逻辑电路的逻辑区。在半导体衬底11上,顺序地堆叠第一绝缘膜19、第二绝缘膜25、第三绝缘膜40、第四绝缘膜43和第五绝缘膜44。
在DRAM区中,在第二绝缘膜25中形成的凹槽内形成位线34,在比位线34更靠上的第三绝缘膜40的凹部41中形成具有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结构的电容器(电容元件)42。在第一绝缘膜19和第二绝缘膜25中分别形成接触孔20和38,并且将引出电极(takeoff electrode)21和存储节点接触插塞39掩埋在接触孔20和38中。引出电极21和存储节点接触插塞39电连接在MOS晶体管的杂质扩散区13与电容器42之间。互连凹槽151和152被形成在最上层的第五绝缘膜44中,以及由铜等制成的互连161和162掩埋在互连凹槽151和152中。互连161通过电极141被连接到电容器42。
另一方面,在逻辑区(标准电压逻辑区和高电压逻辑区)中,形成穿过第二绝缘膜25、第三绝缘膜40和第四绝缘膜43的接触孔133、134、137、135和136。引出电极(接触插塞)143、144、147、145和146分别掩埋在接触孔133、134、137、135和136内。另外,引出电极(接触插塞)59和69掩埋在第一绝缘膜19中形成的接触孔内。引出电极59和69通过硅化物膜连接到杂质扩散区(源区和漏区)55和65。互连凹槽153、154、155和156被形成在最上层的第五绝缘膜44中,由铜等制成的金属互连163、164、165和166被掩埋在互连凹槽153、154、155和156中。引出电极59、69、143至147电连接在最上层的金属互连163至166与MOS晶体管的杂质扩散区(源区和漏区)55和65之间。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如下问题。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布No.2002-353334所公开的半导体器件的COB型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二绝缘膜25被形成在第一绝缘膜19上,然后位线34和存储节点接触39平行地形成在第二绝缘膜25中,这导致制造工艺的数目增加。
如上所述,在DRAM区中,在第一绝缘膜19中形成接触孔20,以便将杂质扩散区13连接到电容器42,以及在第二绝缘膜25中形成接触孔38。存储节点接触插塞39和引出电极21堆叠在这些接触孔20和38内。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接触孔20和38的纵横比高,这导致电容器42与杂质扩散区13之间的连接电阻增大。
另一方面,在逻辑区中,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引出电极144至146:形成穿过第二绝缘膜25、第三绝缘膜40和第四绝缘膜43的接触孔134至136,并且将诸如钨的金属材料掩埋在这些接触孔134至136中。因此,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接触孔134至136的纵横比高,这导致连接电阻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萨电子株式会社,未经瑞萨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废旧电池贮存箱
- 下一篇:带有盖轴挡块的回转盖板式法兰人孔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