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及其制造方法和圆锥滚子轴承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42904.7 | 申请日: | 201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8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滨田和生;上野弘;矢野一;耕田宽一;阪口雅;白木利彦;大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F16C19/34;B21D5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杨献智 |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 滚子 轴承 外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2,102,202),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锥筒部(31,231),所述圆锥筒部(31,231)具有位于内周上的所述外圈(2,102,202)的圆锥轨道面(38,238);
径向延伸部(32,232),所述径向延伸部(32,232)从所述圆锥筒部(31,231)的小径侧上的端部沿所述圆锥筒部(31,231)的径向方向延伸;
圆筒部(33,233),所述圆筒部(33,233)在一端处连接于所述径向延伸部(32,232)在径向方向上的外端部,并且沿所述轴承的轴向方向延伸到大径侧;
中央支持部(34,134,234),所述中央支持部(34,134,234)从所述圆筒部(33,233)的大径侧上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圆锥筒部(31,231)的外周面在轴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抵靠于所述中央部;以及
大径侧弯曲部(35,135,235),所述大径侧弯曲部(35,135,235)从所述圆锥筒部(31,231)的大径侧上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向外弯曲,并且所述大径侧弯曲部(35,135,235)的外端面在径向方向上的外径与所述圆筒部(33,233)的外周面的外径相同,
其中,所述圆锥筒部(31,231)、所述径向延伸部(32,232)、所述圆筒部(33,233)、所述中央支持部(34,134,234)、和所述大径侧弯曲部(35,135,235)由一体金属板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2,102,202),其中,所述中央支持部(34,134,234)沿所述外圈(2,102,202)的所述圆锥轨道面(38,238)的法线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2,102,202),其中,所述一体金属板被压制成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2),其中,所述大径侧弯曲部(35)平行于所述中央支持部(34)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102,202),其中,所述大径侧弯曲部(135,235)平行于所述径向延伸部(32,232)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202),其中,
所述径向延伸部(232)具有贯穿所述径向延伸部(232)的第一贯通孔(300);
所述中央支持部(234)具有贯穿所述中央支持部(234)的第二贯通孔(301);并且
所述大径侧弯曲部(235)具有贯穿所述大径侧弯曲部(235)的第三贯通孔(30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圈(202),其中,所述第一贯通孔(300)、所述第二贯通孔(301)、和所述第三贯通孔(302)并非形成在同一直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圈(202),其中,所述第一贯通孔(300)的中轴线指向所述圆锥筒部(231)的所述中央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圈(202),其中,
所述第一贯通孔(300)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贯通孔(301)的中轴线形成于所述外圈(202)的周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贯通孔(301)的所述中轴线和所述第三贯通孔(302)的中轴线形成于所述外圈(202)的周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202),其中,所述中央支持部(34,134,234)、所述圆锥筒部(31,231)、所述径向延伸部(32,232)、以及所述圆筒部(33,233)限定出密封腔(49,349)。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2),还包括:
应变传感器(7),所述应变传感器(7)固定于所述圆锥筒部(31)的外周面(88)。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圈(2),其中,所述应变传感器(7)定位在所述中央支持部(34)与所述大径侧弯曲部(35)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圈(2),其中,所述应变传感器(7)定位在所述圆锥筒部(31)的所述外周面(88)上、与所述径向延伸部(34)相比更靠近所述大径侧弯曲部(35)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29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接性组合物
- 下一篇:通过产生和利用氢氧气体从污水流中去除污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