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42612.3 | 申请日: | 2010-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方;李苗苗;李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粒子 系统 区域 污染物 浓度 可视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了解和控制环境空气污染,很多学者对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扩散方式及展示形式等进行了研究。文献[1]提出了一种解析高斯模型,可以预测瞬时污染物排放后大气污染水平,这种模型在预测局部污染强度中应用广泛,能够预测出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后的污染范围及浓度分布情况,并且将结果在GIS中展示。现在在GIS中的显示大部分都是基于二维的,无法表现它在空间区域中的特性。由于污染物通常都有不透明的特性,会使天空看起来浑浊。为了更生动地模拟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扩散效果,我们利用对模糊(不透明)物体的模型来进行描述。
模糊物体如火焰、云、薄雾、烟雾等,因其没有固定的形状,无法使用传统的绘制方法绘制。文献[2]提出了使用粒子系统来建模这些模糊物体的方法。粒子系统由粒子集合组成,粒子集合中的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属性,包括位置、速度(包含速率和方向)、大小、颜色、透明度、寿命等,这些属性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形成复杂多变的物体。文献[3]提出了在粒子系统的基础上,使用纹理泼溅的方法对粒子进行纹理映射,形成形状多变的云,光照在粒子中的传播路径使用前向散射模型和Rayleigh相位函数。Harris对在建模上粒子系统进行了改进,引入了纹理映射使绘制的图形更加真实,但是在局部细节上由于粒子属性设置不当,造成效果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更生动地模拟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扩散效果,提出了基于粒子系统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1:获得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
Step2:对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进行分层,获取指定层的污染物浓度值;
Step3:对指定层的污染物浓度值进行渲染,得到粒子的属性值;
Step4:对渲染后的相邻粒子间进行模糊平滑处理;
Step5:根据模糊平滑处理后的粒子的属性值,确定相应的大气散射模型同时得到指定层的粒子图像;
Step6:将粒子图像与卫星影像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包含污染物浓度信息的图像。
所述step1或step2中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的浓度预报数据。
所述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的采集过程如下:
a:首先通过若干环境监测站点的自动检测设备采集空气污染物;
b:数据采集传输仪将自动检测设备采集的空气污染物数据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采用HJ/T212-2005国家环保总局数据传输标准通讯协议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服务端;
c:监控中心服务端将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后,送入空气质量预报计算模型系统;
d:通过空气质量预报计算模型系统对采集的空气污染物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污染物浓度数据。
所述step3中从粒子的位置,粒子的大小,粒子的颜色值及不透明度值来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渲染,具体如下:
a.粒子位置:相邻粒子间的间距相等,表示为d;
b.粒子大小
使用两种方法来形成雾的粒子大小:规则方法和随机方法。
(1)规则方法:即将每一浓度都对应一个固定的粒子大小,将粒子大小规定在范围内,根据浓度值的大小进行线性插值;
(2)随机方法:首先,计算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对应的粒子大小为最小值的五倍;其他粒子大小从两者之间的线性插值获得;
c.粒子颜色和不透明度
根据污染物的浓度值大小,利用映射函数得到每个浓度值对应的颜色值大小,粒子的颜色值和不透明度与浓度值相等;其中,x表示污染物浓度值,f(x)为相应的颜色值大小。
所述step4中模糊平滑处理的过程如下:
第一:标注边界点,已知粒子的位置即(x,y,z),找出x,y,z方向上位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其标注为边界点,其中,x,y,z为粒子的三维坐标;
第二:将z值固定,找出边界点相应的x,y值,当内点(x,y,z)有8个邻点时,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2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