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42366.1 | 申请日: | 201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8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正嗣;铃木香菜子;大越干夫;滑川嘉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带状 以及 使用 这些 光学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器内或机器之间的光传输线路等的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机器内或机器之间的光传输技术,光互连方式的光传输受到了关注。在这种光互连方式中,作为光元件一般使用容易进行多通道阵列化的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等的阵列状光元件。
作为用于该VCSEL等的阵列状光元件之间的光传输的以往的光纤,例如,如图9所示,有:在芯线90、包层91的周围包覆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下的低杨氏模量层(内侧包覆层)92和100MPa以上的高杨氏模量层(外侧包覆层)93的单芯光纤94;以及将该单芯光纤94一列地(并列地)排列多条后,用50MPa以上的高杨氏模量层(包覆层)95包覆的带状光纤96。
一般而言,单芯光纤94或带状光纤96为了与发光元件、受光元件、透镜、光纤等元件进行光连接,将末端部与连接器粘接,并在研磨了连接器端面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例如,在将上述单芯光纤94进行连接器化时,将单芯光纤94插入光纤连接部件的金属箍内。如图10所示,通常的金属箍100连通地设有:设在该金属箍100的一端侧,并具有比单芯光纤94的包含包覆层的外径大的内径的光纤插入孔101;以及设在金属箍100的另一端侧,并具有单芯光纤94的包层91的外径程度(比包层91的外径略大的程度)的内径,而且在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的端面使光射入射出的光射入射出孔103。该光纤插入孔101与光射入射出孔103同心。如图11所示,在金属箍100的内部,单芯光纤94将去除包覆层(低杨氏模量层92和高杨氏模量层93)的由芯线90和包层91构成的光纤插入设在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的光射入射出孔103后,利用粘接材料110进行固定。之后,研磨作为金属箍100的光射入射出端面的底面111。
带状光纤96的情况也相同,去除一并包覆带状光纤96的包覆层(高杨氏模量层95),进行单芯分离后,插入到穿孔加工有相当于单芯光纤94的条数的孔的金属箍的内部,并且与图11同样地进行末端处理。
但是,当从光纤插入孔101向设在插入单芯光纤94的金属箍100上的光射入射出孔103插入单芯光纤94时,如图12所示,由于形成于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的光射入射出孔103具有大于光纤的外径(包层91的外径)的内径,因此对于面向金属箍100的底面111的光射入射出孔103的开口,单芯光纤94的端面的位置在每次插入时都不固定,担心发生不均。即,存在产品的再现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人作为对形成于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侧的光射入射出孔103的端面,能够将单芯光纤94的端面的位置总是配置在固定位置的光纤连接部件,提出了一种光纤连接部件135,如图13所示,该光纤连接部件135错开了光纤插入孔103的中心位置131和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位置133,即,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相对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向限制光纤的方向错位。
在这种光纤连接部件135插入单芯光纤94的情况下,在金属箍134的内部,如图14所示,单芯光纤94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侧向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侧局部地弯曲而配置。由此,可以在光射入射出孔132的固定位置限制单芯光纤94,因此可以相对于光射入射出孔132的端面在固定位置设置(固定)单芯光纤94的端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01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6372号公报
使用这种光纤连接部件135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金属箍134的内部,单芯光纤94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侧向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侧局部地弯曲。因此,在去除包覆层(低杨氏模量层92和高杨氏模量层93)的单芯光纤94中,存在由于如上所述的局部弯曲而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而且,在去除包覆层的单芯光纤94中,由于包层91的表面与如图15(c)所示的金属箍134的内部的接触点150、151接触,在包层91的表面发生损伤,该表面的损伤有可能由于金属箍134内的弯曲应力而牵涉到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施加局部的弯曲也难以断裂的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2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