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和脉流牵引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0438.9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7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许勇;魏荣斌;武志民;梁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6 | 分类号: | H02K1/26;H02K3/12;H02K1/32;H02K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0445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牵引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转子和脉流牵引电动机。
背景技术
牵引电动机是铁路干线电力机车、工况电力机车、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和各种电动车辆(如蓄电池车、城市电车或地下铁道电动车辆)上用于提供牵引动力的电机。脉流牵引电动机是一种直流牵引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的输入电压为脉动电压,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脉动电流。相对于直流牵引电动机,脉流牵引电动机的电流脉动系数ki>30%,除了具有直流电抗电势,还具有交流电抗电势Er~、交流换向电势Ek~和变压器电势Et等三个附加电势,这些交流电势的合成电势ΔE~=Er~+Ek~+Et。合成电势只有得到补偿才能保证脉流牵引电动机的换向性能。
现有的脉流牵引电动机通常采用补偿绕组,使加馈到换向极绕组的电流与电枢电流同相位,以便有效及时地抵消电枢反应,补偿交流剩余电势;此外,还在机座内部装设磁桥,采用全叠片机座,以便进一步消除交流分量,保证电动机的换向安全。
然而,由于补偿绕组的存在,使得现有的脉流牵引电动机的主极、附极在接地时,均需一并拆换补偿绕组;更换一个主极绕组,需拆换两个补偿绕组;更换一个换向极绕组需换一个补偿绕组。这造成脉流牵引电动机的结构复杂、运行可靠性降低、制造及维修的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子和脉流牵引电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脉流牵引电动机采用补偿绕组造成电动机结构复杂、运行可靠性降低、制造及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包括:转轴、套筒、后支架、多个电枢线圈、电枢铁心、均压线和换向器,所述电枢铁心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中包括上下两层电枢线圈,每层所述电枢线圈中包括多匝电枢元件;每层所述电枢线圈中相邻两匝电枢元件的引出线,由同一电枢线圈中另一电枢元件的引出线隔开接入所述换向器。
如上所述的转子,每个所述电枢线圈中包括4匝电枢元件,所述4匝电枢元件在所述电枢线圈中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第三元件、第二元件和第四元件的引出线依次相邻接入所述换向器。
如上所述的转子,所述电枢铁心由多个电枢冲片叠压而成,每个所述电枢冲片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本发明提供一种脉流牵引电动机,包括:由机座、主极铁心、换向极铁心、主极线圈和换向极线圈构成的定子,由转轴、换向器、电枢铁心和电枢线圈构成的转子和电刷机构;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子。
如上所述的脉流牵引电动机,所述机座为铸钢材质,所述机座内腔叠放叠片。
如上所述的脉流牵引电动机,主极等效气隙为10.15mm。
如上所述的脉流牵引电动机,所述换向极铁心采用冷轧硅钢片叠压而成。
如上所述的脉流牵引电动机,所述主极线圈为串励绕组和他励绕组构成的混合励磁绕组。
本发明提供的转子和脉流牵引电动机,通过改变电枢铁心中的多个电枢元件接入换向器的出线顺序,极大的降低了脉流牵引电动机换向时的电抗电势,换向火花小,提高了换向性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制造和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转子实施例的转子铁心凹槽中的电枢元件排列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枢元件接入换向器的引出线排线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又一个转子实施例的一个转子铁心凹槽中的电枢元件排列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电枢元件在另一转子铁心凹槽中的排列示意图;
图5为图4a和图4b所示的电枢元件示意图;
图6为图4a、图4b和图5所示的电枢元件接入换向器的引出线排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脉流牵引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脉流牵引电动机实施例的机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脉流牵引电动机实施例的接线盒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04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