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传输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9706.5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0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朝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1R13/24;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传输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的插座端(母端)结构,尤其是一种可以兼容USB2.0产品的USB3.0的信号传输连接器(母端)。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电连接器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主机、移动硬盘、数码相机、打印机等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IBM、微软、NEC等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规范。目前,USB协会已经发布了USB3.0规范。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秒~2G/秒。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两类接口,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5G/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秒~3.0G/秒)的传输速率已明显超越了USB2.0,但PCI-E及SATA接口的应用远不及USB,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量较多、体积也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
为了提高USB接口的传输速率,在USB2.0的基础上研发出了USB3.0,USB协会已于2008年发布了USB3.0规范,USB2.0产品具有四个信号传输端子,如图12、13所示,为一种USB2.0连接器接口,而USB3.0产品比USB2.0产品多出五个信号传输端子,理论上USB3.0的传输速率可达4.8G/秒,USB 3.0采用新的物理接口和新的电缆来保证更高速的连接能力。
但现在正处于USB2.0向USB3.0过渡的阶段,为了满足消费者对USB2.0和USB3.0交替使用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发出能兼容先前USB2.0产品的USB3.0接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其既是USB3.0产品,可供插入相对应的USB3.0产品公端,又具备兼容USB2.0产品的功能。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金属外壳、至少四个上导电弹性端子和若干下导电弹性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所述绝缘本体向内凹设有具插口的插接空间,上导电弹性端子为传递USB2.0信号的导电弹性端子,若干下导电弹性端子收容于形成所述插接空间的底面,上及下导电弹性端子的组合为传递USB3.0信号的导电弹性端子,形成所述插接空间的底面开设有浮动槽,每个下导电弹性端子具有接触部以及自接触部延伸出的压着部,压着部可被移动的位于所述浮动槽内,该信号传输连接器设有可移动的位于所述浮动槽内的浮动绝缘块,所述浮动绝缘块可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浮动绝缘块的上表面具有呈前端低且后端高的斜坡状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高出形成所述插接空间的底面,所述浮动绝缘块开设有压着部插槽,所述下导电弹性端子的压着部插设于所述压着部插槽内;当所述浮动绝缘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向部高出形成所述插接空间的底面并伸入于所述插接空间内,且所述下导电弹性端子的接触部伸入于所述插接空间内;当所述浮动绝缘块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导向部移动至位于浮动槽内,所述浮动绝缘块压移所述下导电弹性端子的压着部,所述压着部连动所述接触部,使接触部自所述插接空间移出。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所述浮动槽为上下贯通的通槽。
所述浮动绝缘块具有相反向的前端面与后端面,所述前端面朝向于绝缘本体的插口方向,所述压着部插槽自后端面朝前端面方向凹设而成,所述下导电弹性端子的压着部自浮动绝缘块的后端面插设于所述压着部插槽内。
所述浮动绝缘块的导向部设有两个,且间隔的自所述浮动绝缘块具有的上表面突伸而成。
所述浮动绝缘块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限位台阶,所述浮动槽两侧壁设有限位止挡,浮动槽的限位止挡能够挡止浮动绝缘块的限位台阶。
上导电弹性端子有四个,下导电弹性端子有五个,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插接空间内的绝缘舌板,所述绝缘舌板相对的两板面分别间隔的设有两个上导电弹性端子插槽,所述四个上导电弹性端子分别收容于绝缘舌板的上导电弹性端子插槽中,形成所述插接空间的底面开设有五个下导电弹性端子插槽,所述下导电弹性端子收容于下导电弹性端子插槽中;所述浮动绝缘块位于第二位置时,下导电弹性端子的接触部移动至位于所述下导电弹性端子插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97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