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衣式外固定担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8487.9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9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刚;王波;贾连顺;袁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A61F5/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缪利明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衣 固定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担架,具体是一种用于运送脊柱脊髓损伤伤员的风衣式外固定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运送行动不能自理的伤员,尤其适合转运突发骨折及脊柱损伤伤员。通常的担架比较简易,由两根支撑架以及固定于支撑架之间的担架主体构成,这种担架在运送过程中无法对伤员的身体进行固定,因而时常会造成伤员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中国发明专利ZL 200920031543.4(授权公告日:2010.5.5)披露了一种改进的多功能担架(见图1),该担架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头部保护装置,支架的前端和后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担架的前绑带和后绑带,该改进的担架可以固定伤员,但是该担架不能折叠,携带不便,同时该担架结构简单,不能很好保护伤员,在恶劣天气下(如水中或下雨天气)使用难以有效地保护伤员的安全,在战时更是无法应用,起不到保护伤员的作用,在野战中更是难以防止二次打击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能够很好保护伤员,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使用的风衣式外固定担架。
本发明的风衣式外固定担架,包括:风衣式担架主体;数对把手,一端固定于担架主体背面中部;数对固定带,固定于担架主体的两侧;一头部固定器,设置于担架主体上方;一气嘴,设置于担架主体下方;和一气泵,用于通过气嘴为担架主体抽气。
优选地,所述担架主体为三层复合结构,其中:内层为防寒荧光面料,内部充有高分子颗粒;中层为软性防弹材料;外层为碳纳米管/丙烯酸酯涂料。
优选地,所述内层的表面还有聚氯乙烯涂层。
优选地,所述内层的内部由多个腔室构成。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颗粒为聚苯乙烯颗粒。
优选地,所述担架主体长为180cm,宽为110cm。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设置于相邻两对把手之间。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材料为聚乙烯。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长度为80cm。
优选地,所述把手为4组。
优选地,所述气泵为手动脚动式气筒。
优选地,所述担架还包括一个救生浮垫。
优选地,所述担架还包括一个担架外包。
优选地,所述担架外包为双肩式背包。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发明的担架主体非使用状态下可以折叠,体积小,携带方便;在使用时能够对担架主体进行抽气,使得担架主体紧密包裹伤员的身体,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也避免了因转运的颠簸而使得伤员的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尤其适合脊柱脊髓损伤伤员,可对伤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由于本发明的担架主体可充放气体以及配有可调节的固定带,故而使得担架主体作用于伤员身体上的负压强度处于可调状态,从而避免了固定不当引起的组织坏死、骨折移位等二次损伤;本发明的担架尤其适用于战创伤员的救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担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风衣式外固定担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风衣式外固定担架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图2为本实施例的风衣式外固定担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担架包括:风衣式担架主体1;把手2,一端固定于担架主体1背面中部;固定带3,固定于担架主体1的两侧;一头部固定器5,设置于担架主体1上方;一气嘴4,设置于担架主体1下方;和一气泵6,用于通过气嘴4为担架主体1抽气;
本实施例风衣式外固定担架的担架主体由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所述复合材料具有三层复合结构,其中:内层为防寒荧光面料,内部充有高分子颗粒,该内层可采用大型数控高频机床一次热合塑形而成;中层为软性防弹材料;外层为碳纳米管/丙烯酸酯涂料;该复合材料的内层气密性标准为0.3~0.5Mpa大气压下可维持48小时以上,气密差为0.01%,工作温度范围-30℃~80℃;中层为软性防弹材料,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纺布制成,具有高韧性、高强度等特点,弹道学试验表明,40%~50%的能量能够被中层吸收;外层在840~950nm的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为均在0.1%以下并且透射率均在1.0%以下,使该复合材料的表面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接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音播报车辆调度信息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中型槽孔轮式油菜精量排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