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7645.9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2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姚万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万钧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25/01;A61M25/098;A61M25/09;A61B1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卵管 造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种类繁多,结构也各异,其中一种常用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的结构为:它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内导管、外导管,导丝的本体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内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方便导丝穿进内导管的空心导向件,外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注射器接头件,内导管经注射器接头件穿入外导管中且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内导管前端为直口,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安装双球囊。
将该造影再通装置中的注射器接头件与注射器连通。手术中,通过注射器、注射器接头件,将注射器内的相应药液输送到外导管和内导管之间的腔室中,并进入患者的子宫腔内。
该造影再通装置存在以下诸多缺陷:
1、由于内导管前端为直口,抵住子宫角部,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内导管插入输卵管时比较困难,手术的操作时间长,易给病人的相关机体组织带来较大的创伤;
2、由于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安装双球囊,部分患者要扩宫颈后,才能把外导管插入宫腔,患者痛苦不垠,这时还要往子宫内打气以鼓起双球囊,堵住宫颈内口,进一步使得患者小肚涨痛,进而诱发输卵管痉挛,导致假阳性率增高,或无法完成子宫输卵管造影,手术的成功率较低;
3、外导管和内导管之间的前端没有设置封闭件,这样,在手术中,药液易回流,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4、内导管前端和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没有设置显影涂层,这样,在手术中,无法借助于X光,准确知道内导管和外导管的前端的具体位置,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位寻找,尤其遇到宫颈畸形、子宫畸形、子宫曲度较大的患者,造影时经常无法插至子宫内,导致造影失败或假阳性率增高;
5、导丝在手术中仅能起到单纯的疏通作用,治疗效果较差,另外,该导丝在一些特定的输卵管再通手术中,无法进行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
6、造影和再通操作需要两人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对于宫口、子宫畸形的患者),操作相对复杂、时间长,提高了工作量,大大增加病人和操作医生的放射线摄入量。
7、无法做到一次性使用,易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较佳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它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内导管、外导管,导丝的本体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内导管的前端设有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一锥形头,内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方便导丝穿进内导管的空心导向件,外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注射器接头件,内导管经注射器接头件穿入外导管中且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导丝的前端自第一锥形头中穿出,第一锥形头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均简称为本装置。
手术中,将本装置中的注射器接头件与注射器连通。
第一锥形头的设置,可对内导管与输卵管的开口处进行封闭,这样,在手术中,可避免药液返流到子宫腔内,同时,也可减少在手术中给病人带来的创伤,对宫颈、子宫及输卵管开口处的机体组织损伤小,实现微创手术。因此,本装置具有治疗效果较佳的优点。
据统计,采用本装置,输卵管造影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成功率能达到99%,适应症下再通成功率能达到96%。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套装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二锥形头,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滑动件,每组滑动件由若干等间距间隔布置且共中心线的凸块构成,两组滑动件中凸块的数量和规格相同,且两组滑动件中的凸块分别一一对称,每组滑动件中相邻两凸块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锥形头的轴向长度,第二锥形头的内壁开有分别与两组滑动件滑动配合的两道贯通凹槽,使得第二锥形头沿外导管轴向滑动和定位,第二锥形头的材料为医用塑料。
当两道贯通凹槽和两组滑动件中的凸块在位置上分别相对应时,使第二锥形头沿外导管轴向移动,让第二锥形头处于任意相邻的两凸块之间的间隙中,再旋转第二锥形头,使两道贯通凹槽和两组滑动件中的凸块在位置上分别相互错开时,让第二锥形头定位在相邻的两凸块之间的间隙中。上述结构,便于相应调整第二锥形头在外导管上的位置,以满足手术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万钧,未经姚万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7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