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7524.4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3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卫强;汤海滨;王安良;余鹏;隋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H1/00 | 分类号: | F03H1/00;H02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脉冲 等离子体 推力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电推进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电路,具体涉及自动控制等电路技术。
背景技术
电推进等空间用微小推力发动机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空间应用的推力器要求比冲高,质量小,对推力器的设计带来很大困难。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电源处理单元占推力器质量的绝大部分,推力器的性能也跟电路的特点密切相关。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有利用反击式开关变换器产生高压的电路,这种电路较为复杂,点火控制不精确。具体参见《40J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性能研究》,胡宗森,2002.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卫星上低压直流变换为高压脉冲,对储能电容充电,并引入反馈控制电压的用于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电路,包括点火电路,储能电路和控制电路。
点火电路用来将卫星母线电源(V1)变换为高压脉冲对点火电容(C1)充电,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对火花塞放电;
储能电路用来将卫星母线电源(V1)变换为高压脉冲对储能电容(C2)充电;
控制电路用来发出斩波信号进行电压变换,监测点火电路中的点火电容(C1)和储能电路中的储能电容(C2)的电压并发出点火信号。
所述点火电路包括脉冲变压器(T1)与(T2),开关晶体管(Q1)与(Q2),点火电容(C1),钳位二极管(D1)与(D5)、束流二极管(D2)、气体放电管(a)与(b),分压电阻(R1)、采样电阻(R2)和火花塞;其中,卫星母线电源(V1)为低压直流电源,卫星母线电源(V1)与脉冲变压器(T1)初级线圈和开关晶体管(Q1)串联,脉冲变压器(T1)次级线圈与钳位二极管(D1)和点火电容(C1)串联,分压电阻(R1)和采样电阻(R2)串联后与点火电容(C1)并联,钳位二极管(D5)与气体放电管(a)、气体放电管(b)、火花塞串联后与点火电容(C1)并联,分压电阻(R1)和采样电阻(R2)连接点引出采样电压;卫星母线电源(V1)与脉冲变压器(T2)初级线圈和开关晶体管(Q2)串联,脉冲变压器(T2)次级线圈与束流二极管(D2)和气体放电管(a)串联。
储能电路包括脉冲变压器(T3),开关晶体管(Q3),钳位二极管(D3)、(D4),储能电容(C2),分压电阻(R3)、采样电阻(R4)、限流电阻(R5)和气体放电管(c);卫星母线电源(V1)与脉冲变压器(T3)初级线圈和开关晶体管(Q3)串联,脉冲变压器(T3)次级线圈与钳位二极管(D3)和储能电容(C2)串联,分压电阻(R3)与采样电阻(R4)串联后与储能电容(C2)并联,气体放电管(c)与限流电阻(R5)串联后与储能电容(C2)并联,钳位二极管(D4)与储能电容(C2)并联,分压电阻(R3)与采样电阻(R4)的连接点引出采样电压。
控制电路包括ATmega16型单片机,电压比较器(U 1)、(U2),稳压管(D6)、(D7),电位器(R6)、(R7),限流电阻(R8)、分压电阻(R9)、(R10)、(R11)、限流电阻(R12),驱动三极管(Q4)、(Q5)、(Q6),控制信号电源(V2)和标准直流电源(V3)。其中,电压比较器(U1)负输入端接电位器(R6),正输入端与点火电路中分压电阻(R1)、采样电阻(R2)连接点连接;电压比较器(U1)输出端串联限流电阻(R8)和稳压管(D6),稳压管(D6)两端引出电压接单片机输入引脚(8);电压比较器(U2)负输入端接电位器(R7),正输入端与储能电路中分压电阻(R3)、采样电阻(R4)的连接点连接;电压比较器(U2)输出端串联限流电阻(R12)和稳压管(D7),稳压管(D7)两端引出电压接单片机输入引脚(4);电压比较器(U1)和电压比较器(U2)使用标准直流电源(V3)供电,标准直流电源(V3)并联在电位器(R6)、(R7)两端;单片机使用稳压电源(VCC)供电,标准直流电源(V3)与单片机共地,点火电路(1)中的点火电容(C1)、储能电路(2)中的储能电容(C2)的低压端与单片机共地;单片机输出引脚(1)与驱动三极管(Q4)、分压电阻(R9)、控制信号电源(V2)串联;单片机输出引脚(3)与驱动三极管(Q5)、分压电阻(R10)、控制信号电源(V2)串联;单片机输出引脚(2)与驱动三极管(Q6)、分压电阻(R11)、控制信号电源(V2)串联;控制信号电源(V2)正极接地,负极与卫星母线电源(V1)负极连接;分压电阻(R9)与驱动三极管(Q4)的连接点与储能电路中开关晶体管(Q3)控制极连接;分压电阻(R10)高压端接开关晶体管(Q2)控制极;分压电阻(R11)高压端接开关晶体管(Q1)控制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7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气敏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拉索中间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