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构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6712.5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品;罗春泳;孙阳;姜弘;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06 | 分类号: | E01C11/06;E01C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构造 方法 | ||
1.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施工场地进行气象调查及地质勘察,确定温度荷载大小及路基地质条件;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确定地锚的施工参数;
步骤三、铺设完路面垫层后,进行地锚施工;
步骤四、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确定地锚周围的加强吊筋的末端水平锚固长度c,吊筋下端水平宽度b,在排状地锚处布置加强吊筋网,吊筋网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分布钢筋焊接连接;
步骤五、重新装上地锚锚座,锚座与路面钢筋网进行焊接连接,沿施工推进方向浇筑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构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具体为:
1.1)根据路面所在地最大昼夜温差Td,路面板最大温度梯度Tg,利用混凝土刚度方程计算膨胀应力σte,通过威斯特卡德公式计算翘曲应力σtg;
1.2)现场取若干孔点,钻孔取土,进行室内试验,使用环刀法测定土体重度γ,使用烘干法测定路基土含水率W,计算出路基土体的干重度γd,再通过直接剪切试验测定土体的粘聚力C及摩擦角φ;
1.3)通过抗拔桩试验测定单个地锚的摩阻力特征值q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构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二具体为:
2.1)排状地锚间距La:将膨胀应力σte和翘曲应力σtg叠加后按一定折减系数进行折减,得到总温度压应力σt,假定其沿道路纵向均匀分布,再根据其值大小确定相邻排装地锚的间距La,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2.2)地锚长度H:根据设计锚固力反算地锚长度H,H取两计算式(1)计算结果H1和式(2)H2中的大值:
Fa=qs×As=πqsD2H1 (1)
式中,Fa为单根地锚设计锚固力;As为锚桩侧表面积;Wa为地锚重量;Ws地锚作用圆锥内土体重量;R为地锚作用半径
2.3)根据经验及现场情况,确定锚座长度dm及套管直径D;
2.4)相邻地锚间距d1及dp:分别通过式(3)、(4)确定:
2.5)锚座距路面顶端的距离ht:ht取为1/4h~1/3h,h为路面表层厚度;
2.6)水泥浆配合比:水泥∶砂=1∶1~1∶2,取水灰比为0.38~0.45的水泥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构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三具体为:
3.1)根据步骤二的计算结果确定锚位,并于锚位上放置定位套管;
3.2)将地锚及成孔套管竖直放入成孔套管内,打入地锚及成孔套管至步骤二确定的设计深度;
3.3)卸下锚座,连接注浆设备;
3.4)回拔成孔套管,并注浆;
重复步骤3.2)~3.4),打桩机及注浆设备移位,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直至排状地锚施工全部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67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进的中空轴的发电机转子
- 下一篇:超支化聚酯季铵盐碱减量促进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