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酚醛-聚酰胺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5980.5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苏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苏侠 |
主分类号: | C09J161/06 | 分类号: | C09J161/06;C09J1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酚醛 聚酰胺 树脂 胶粘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产品属于化工领域,其特征是涉及一种酚醛-聚酰胺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酚醛树脂也叫电木,又称电木粉,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有颗粒、粉末状。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该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经中和、水洗而制成的树脂,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类。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其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制备胶粘剂,它和各种各样的有机和无机填料都能相容。工艺和配料达到要求的酚醛树脂,润湿速度特别快,并且在交联后可以为磨具、耐火材料,摩擦材料以及电木粉提供所需要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能和电性能,酚醛树脂制备的胶粘剂为无色半透明液体,它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粘结力较强、化学稳定性好、硬化时收缩小,主要用于粘接木材、泡沫塑料和其他多孔性材料,也可用于制造胶合板和精铸砂型的粘结。但单一的酚醛树脂胶有性脆、耐磨性较低、内应力大易老化龟裂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可添加多种改性剂,本发明就是在酚醛树脂中添加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是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中性聚酰胺树脂及反应性聚酰胺树脂,本发明使用反应性聚酰胺树脂来添加到酚醛树脂中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的胶粘剂润湿性能好、粘结强度大、内增塑性好,能克服单一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缺陷,从而使制得的胶粘剂性能大大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产品是一种酚醛-聚酰胺树脂胶粘剂,该产品是把酚醛树脂用溶剂稀释、聚酰胺树脂也用溶剂稀释,按一定的比例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并添加固化剂、引发剂、促进剂和填料而制得,该胶粘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化学稳定性好、硬化时收缩小、润湿性能好、粘结强度大、内增塑性好。生产该胶粘剂使用的原料有:酚醛树脂和丙酮的混合物40%-50%、聚酰胺树脂和丙酮的混合物30%-40%、偶氮二异丁腈4%、乙二胺6%、硫化促进剂M 3%、石墨2%、石棉2%、玻璃纤维3%。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工业化生产酚醛-聚酰胺树脂胶粘剂的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构成:
1.在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加入丙酮,开动搅拌机搅拌,然后缓慢的加入酚醛树脂粉末,其比例为酚醛树脂∶丙酮=1∶2,混合后搅拌均匀。
2.在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加入丙酮,开动搅拌机搅拌,然后缓慢的加入聚酰胺树脂粉末,其比例为聚酰胺树脂∶丙酮=1∶2,混合后搅拌均匀。
3.将酚醛树脂和丙酮的混合液送入化学反应釜,把温度提高到50℃,开动搅拌器,加入聚酰胺树脂和丙酮的混合液,保温搅拌反应1.5小时。
4.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反应0.3小时。
5.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加入乙二胺,反应0.4小时。
6.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加入硫化促进剂M,反应0.4小时。
7.降温至常温,继续搅拌,加入石墨、石棉、玻璃纤维反应0.2小时,得到成品。
本发明产品酚醛-聚酰胺树脂胶粘剂是一种通用型胶粘剂,该胶粘剂的特点是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化学稳定性好、硬化时收缩小、润湿性能好、粘结强度大、内增塑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加入丙酮,开动搅拌机搅拌,然后缓慢的加入酚醛树脂粉末,其比例为酚醛树脂∶丙酮=1∶2,混合后搅拌均匀;在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加入丙酮,开动搅拌机搅拌,然后缓慢的加入聚酰胺树脂粉末,其比例为聚酰胺树脂∶丙酮=1∶2,混合后搅拌均匀。将占总量40%的酚醛树脂和丙酮的混合液送入化学反应釜,把温度提高到50℃,开动搅拌器,加入占总量40%的聚酰胺树脂和丙酮的混合液,保温搅拌反应1.5小时;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加入占总量4%的偶氮二异丁腈,反应0.3小时;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加入占总量6%的乙二胺,反应0.4小时;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加入占总量3%的硫化促进剂M,反应0.4小时;降温至常温,继续搅拌,加入占总量2%的石墨、2%的石棉、3%的玻璃纤维反应0.2小时,得到成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苏侠,未经张苏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