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炭吸附与电化学再生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5965.0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生;柳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B01J20/34;C02F1/48;C02F1/2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安宝贵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吸附 电化学 再生 一体化 处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与电化学再生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持续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巨大比表面积和极强吸附能力的类似石墨结构的无定型炭。作为一种优良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力学强度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在食品工业的液相脱色、去除异味;工业用水处理,城市居民和工业废水处理,生活环境的空气净化、烟气脱硫等领域尤为普遍。活性炭作为多孔吸附材料的一种,经过脱色或吸附饱和后,其内部的孔隙结构被吸附质堵塞,从而丧失吸附能力。活性炭在水处理运行中使用量大、运行费用高,其费用往往占运行成本的30%~45%。用过的活性炭不经处理即行废弃,不仅对资源是很大的浪费,还将造成二次污染,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极大地限制了活性炭的应用范围。因此,国内外对废活性炭的再生都很重视,是一项研究已久而又具有应用意义的课题。
所谓活性炭的再生,是指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对吸附饱和后失去活性的炭进行处理,恢复其吸附性能,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成型或基本成型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主要有热再生法、溶剂再生法、生物再生法、电化学再生法和超临界流体再生法等。其中热再生以去除有机物效率高,再生时间短等优点成为目前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但热再生过程中炭损失比较大,能耗高,不能去除无机污染物,活性炭再生后机械强度有所下降,比表面积减小。而且热再生所需设备较为复杂,运转费用较高,不易小型化。
电化学再生是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活性炭再生技术,该方法将活性炭填充在两个主电极之间,在电解液中,加以直流电场,活性炭在电场作用下极化,一端呈阳极,另一端呈阴极,可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污染物大部分因此而分解,小部分因电泳力作用发生脱附。多数电化学再生操作在间歇搅拌槽电化学反应器中进行,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再生过程炭损少、能去除无机污染物、处理对象所受局限性较小等优点。但活性炭需经导出、再生、清洗、回装等繁琐运转操作,且所用支持电解质也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导致其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大打折扣,成为普及推广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活性炭吸附与电化学再生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实质是融吸附过滤及电化学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活性炭吸附与电化学再生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设有填充活性炭的吸附柱,其中同时装有固定于吸附柱法兰上的等同微孔钛滤芯电极阵列。
所述的等同微孔钛滤芯电极阵列为等同微孔钛滤芯流过式电极,其阵列由三只阳极和三只阴极组成,并按等边三角形交叉排布。
一种活性炭吸附与电化学再生一体化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首先,将颗粒活性炭填充到装有等同微孔钛滤芯电极阵列的吸附柱(5)中,启动水泵单股输入待处理的微污染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和过滤去除有机物和余氯,其次待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将阴极和阳极与直流电源的相应电极连接,施加适当强度的电场和阳极出水循环工艺,再生活性炭后循环使用;
(2)用于污水处理时,需依据待处理水的特性及处理要求,选择施加电场强度、阳极出水回流比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
(3)施加与流场一致的平行电场,其电场强度为0.1~1V/mm,表观电流密度为10~80A/m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延长活性炭的寿命周期;降低运行成本和碳排放。
2、赋予一体化处理装置杀菌和浅度脱盐功效,拓宽了适用范围。
3、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和钛滤芯的原位再生清洗方法,不需另外设备和化学药剂。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附图4幅,其中: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工艺过程示意图。
图中:1、阴极水出口,2、阴极集水封头,3、阴极固定法兰,4、阴极,5、吸附柱外壳,6、进水口,7、活性炭,8、阳极,9、阳极固定法兰,10阳极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