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组件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5626.2 | 申请日: | 200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苏振嘉;苏亭伟;徐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G09G3/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韩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组件 阵列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3月5日,名称为“主动组件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申请号为200710086160.2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主动组件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对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TFT-LCD)的性能要求皆朝向高对比(high contrast ratio)、无灰阶反转(no gray scale inversion)、色偏小、亮度高(high luminance)、高色彩丰富度、高色饱和度、快速反应与广视角等特性。目前能够达成广视角要求的技术,包括扭转向列型液晶(TN)加上广视角膜(wide viewing film)、共平面切换式(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显示器、边际场切换式(fringefield switching)液晶显示器与多域垂直配向式(multi-domain verticallyalignment,MVA)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等方式。
以现有的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为例,由于形成于彩色滤光基板或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配向凸起物(alignment protrusion)或狭缝(slit)可以使得液晶分子呈多方向排列,而得到数个不同的配向领域(domain),因此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能够达成广视角的要求。
图1为现有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的正规化穿透率(normalizedtransmittance)与灰阶(gray level)的关系图。请参考图1,横坐标为灰阶,而纵坐标为正规化穿透率。由于图1可知,虽然现有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能够达成广视角的要求,然而随着观察的视角改变,穿透率对灰阶的曲线(transmittance-level curve)具有不同的曲率。或者说,当观察的视角改变时,现有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器所显示出的亮度会产生变化,进而导致色偏(color shift)或色饱和度不足(color washout)等问题。
为了解决色偏的问题,已有多种现有技术相继被提出,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单一像素单元内多形成一个电容。利用电容耦合的方式使单一像素单元内的不同像素电极分别产生不同大小的电场,进而让不同像素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有不同的排列。虽然此种方式可以改善色偏现象,但是却因为有阻容迟滞(RC delay)效应而造成显示品质下降的缺点。
另一种方法是在各个像素单元内增加一个晶体管。也就是说,单一像素单元中会有两个晶体管。通过这两个晶体管使得在单一像素单元中的二像素电极产生不同的电场,进而让不同像素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有不同的排列,以达到改善色偏的目的。然而,这种作法需要在单一像素单元内形成两个晶体管,并且需要增加扫描线或数据线的数目,所以此方法不但增加驱动电路的复杂度,且会使制作成本较高。
其它改善色偏现象的现有技术也相继被提出,如US 6,486,930、US6,933,910、US 2005/0200788等。以US 2005/0200788为例,此申请案所提出的像素单元阵列结构虽可在不额外增加扫描线或数据线数量的情况下,改善色偏问题,但是,此申请案必须配合较复杂的驱动方法,才能够使单一像素单元中的二像素电极产生不同的电场。更详细的说,在US2005/0200788中,由于欲输入至同一个像素单元的数据信号并非连续输出,因此,该申请案必须在驱动电路中额外设置存储器,以将数据输出电压的顺序重整(reorder)后才输出,如此设计不但会增加信号处理的复杂度,并且会增加驱动电路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主动组件阵列基板(active device arraysubstrate),其可以在不大幅增加驱动电路的复杂度的情况下,改善色偏问题。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驱动方法,其适于驱动具有上述主动组件阵列基板的液晶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6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