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力汽车电源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35572.X | 申请日: | 2010-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0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国;唐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国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H7/18;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 地址: | 2001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汽车 电源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力电子技术制造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动力汽车一体化电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无记忆效应、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高、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是电动摩托车、轻型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应用领域的首选电池类型。然而,由于生产工艺、材质等的细微差异、不同生产批次等原因,单体电池的电气性能发生差异是必然结果。这些差异在多节电池串联的应用场合不仅会使串联电池组的容量变小,甚至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过充电、过放电等安全隐患,严重失衡时可能会造成单体电池内部出现热点,这是非常危险的。其次,串联电池的失衡会大大缩短单次充电后的使用时间,以三节串联的失衡电池组为例,假定充电时A电池剩余80%容量,B电池剩余40%容量,C电池剩余60%容量;当A电池充满100%时,B电池容量刚提升到60%,C电池容量为80%,此时停止充电将造成B电池和C电池尚未充满电的现象;反之,该串联电池组用于放电操作时,由于下限电压保护的钳制,当B电池放电至0%容量时,A电池尚存有40%容量,C电池存有20%容量,出现电池A和电池尚未放完电现象,大大降低了串联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由此可见,凡使用串联形式的锂动力电池(或任何其它类型电池)、以及大容量超级电容为动力或辅助动力的场合,在电能的补充或电能释放过程中,对串联储能组件中的任一单体储能器件实行独立均衡控制是极其必要的,也是纯电动力及混合动力汽车应用领域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之一。
对多节串联动力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实现合理的均衡充放电操作,关键是设计出合理而又简便的解决由多节电池串联所带来的多参考电位的技术方案。采用差分电路对各单体电池电位进行转移、或采用光耦进行光电隔离,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实现多参考电位归一化的技术手段,这意味着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中包含了大量的比较电路、光耦、以及多路独立工作电源。其次,目前大多数设计方案仅涉及到对多节串联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实行均衡监控,而未考虑均衡控制与充电能量供应环节间的相互约束关系。
理想的多节串联锂动力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应合并考虑均衡控制系统、充电能量供应系统、应用场合等因素。合理的充放电管理系统的实现目标是:1.能量快速补充,2.安全高效,3.充放电操作过程中对各单体电池的损伤最小,4.按各单体电池的实际物理容量得到恰如其分的能量补充和发挥。为此:
1.合理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在对串联电池组的充电过程中,应具有识别串联电池组中是否存在端电压等于或高于均衡放电电压设定值的单体电池的能力,并在基本不干扰整体串联电池组充电操作的前提下,对该单体电池实施均衡放电。在充电电流和均衡放电电流不对称的情况下,例如在大电流充电、较小的均衡放电电流场合,即便设置了均衡放电电路,其均衡效果也只具象征性意义;解决的途径是:a.设计大电流均衡放电电路,b.在发生均衡放电操作的同时降低充电电流的幅值,使得被实施均衡放电操作的单体电池的端电压上升速率被大大减低。事实上,只要充电电流大于均衡放电电流,被实施均衡放电的单体电池的端电压仍将随充电进程而盘升,因此,在对串联电池组充电时,合理的充放电系统须对单体电池设定均衡放电电压和上限电压二个判断值,只要发生任一单体电池的端电压达到了设定的均衡放电电压值,启动对该单体电池的均衡放电操作;在均衡放电电流小于充电电流的情况下,当任一单体电池的端电压达到了设定的上限电压值,即刻暂停充电操作,并保持对该单体电池的均衡放电,直到该单体电池的端电压回复到设定的均衡放电终止电压值以下时,重新启动充电操作。
2.串联电池组用于放电操作时,尤其用于交通工具的场合,因串联电池组中某一单体电池端电压降至下限电压而导致供电突然终止,是不合理的放电监管方案;合理的充放电管理系统在向外负载提供能量时,在发生任何单体电池的端电压下降到临近下限值之前,应及时给出即将终止供电的持续提示,即设置下限预警电压判断;当任何单体电池的端电压下降至下限电压值时,即刻终止放电操作,即下限电压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国,未经李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蚁巢上炭角菌属种的分离培养方法
- 下一篇:排气净化用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