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4183.5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民;蔡美荣;周峰;梁永民;夏延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M133/40 | 分类号: | C10M133/40;C10N30/10;C10N30/08;C10N30/06;C10N50/1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方晓佳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液体 润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添加剂性能也必须随之改善和提高,这就要求对传统的添加剂的极压抗磨进行改进,并开发新的抗磨添加剂来满足降低硫磷含量后极压抗磨要求。因此润滑脂抗磨添加剂开始新品种开发和传统的润滑油抗磨剂的改进。航空航天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对润滑油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高性能合成润滑油的研制开发仍将是摩擦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离子液体作为高性能润滑剂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其作为基础油显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CN200310117751.3;CN200410097689.0),但是离子液体同时具有成本高、腐蚀性氧化性强等缺点,而作为添加剂使用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当前研究表明,烷基咪唑离子液体与聚脲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聚脲润滑脂中添加少量离子液体,形成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能够显著改善聚脲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
聚脲润滑脂是一类高温润滑脂,具有较高的滴点,高温下不易软化;胶体结构稳定,分油少;同时在高温下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聚脲润滑脂突出的高温性能获得了高温设备润滑脂的广泛的应用,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润滑脂品种之一。聚脲润滑脂的使用温度较高,对添加剂的热稳定性要求较高,以保证润滑脂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不受影响,离子液体具有高的热稳定性,不挥发性,良好的润滑性能,完全满足聚脲润滑脂的使用要求。
一种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由质量分数为0.5%-5%分子式(I)的烷基咪唑离子液体以及质量分数为99.5%-95%聚脲润滑脂组成,
分子式(I)
分子式(I)中的R1代表甲基、丁基、己基、辛基或葵基;R2代表甲基、丁基、己基、辛基或葵基;A代表PF6、BF4或N(CF3SO2)2。
为了保证分子式(I)化合物能在聚脲润滑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并且又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其中最优选了1-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子式为:
或者为: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简写L-P104】分子式(IV);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简写L-P106】分子式(V);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简写L-P108】分子式(Ⅵ);1-葵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简写L-P110】分子式(Ⅶ)。
分子式分别为:
分子式(Ⅳ)
分子式(V)
分子式(Ⅵ)
分子式(VII)
所述的聚脲润滑脂,最好用以十八胺、2,4-甲苯二异氰酸脂(TDI)、对甲苯胺的反应产物聚脲做稠化剂,以四线脱蜡油为基础油合成的润滑脂,其具体的性能参数如表1。
表1 聚脲润滑脂的性能参数
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分子式(I)的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聚脲润滑脂室温下机械搅拌充分溶解,然后用均化设备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得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
制取分子式(1)的参考文献:Bonhote,P.,Dias,A.P.,Papageorgiou,N.,Kalyanasundaram,K.,Gratzel,M.:Hydrophobic,highly conductiveambient-temperature molten salts.Inorg.Chem.35(1996)1168-1178.
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润滑性能,有望用于密封轴承行业、汽车行业以及航空等行业。
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聚脲润滑脂组合物采用的实验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4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