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磨床曲轴加工配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3519.6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枫;赵志;徐雁凯;杨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2 | 分类号: | B24B5/42;B24B5/35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床 曲轴 加工 配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磨床曲轴加工配重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隔膜泵偏心曲轴105的磨削加工,通常采用普通磨床上附加配重101进行。其做法是偏心曲轴105分别通过L型偏心卡盘104固定于床头107、床尾102的正心顶盘103上,床头107、床尾102的外端的主轴上分别设置有配重101。但存在以下的缺点:
1、先将偏心卡盘104通过连接把合在正心顶盘103上,正心顶盘103再通过销钉定位把合在机床床身106上,这种重复定位把合过程势必造成公差的累积,影响偏心曲轴105加工精度;
2、由于偏心卡盘104采用的是L型结构形式,轴向长且厚,在安装使用时,容易产生两侧向外的张力,很难保证前后两个偏心卡盘104与机床主轴的同轴度一致;
3、当采用该治具加工偏心曲轴105时,根据杠杆原理可知,由于偏心曲轴105自身重量及刀具在加工时产生的切削力,偏心曲轴105会不同程度的向下产生挠度,严重影响偏心曲轴105的加工质量;
4、悬臂过长的L型偏心卡盘104,随着所加工的偏心曲轴105长度的加长、轴径增大、重量增加,稳定性逐渐减弱,导致加工的三拐曲轴与三个拐之间同轴度不平行,严重影响偏心曲轴105的正常传递扭矩作用;
5、由于配重101装置分别设置在机床床头107、床尾102两侧,根据力矩平衡原理,无形中增加了力的传输距离,导致偏心曲轴105加工的平稳性较差,影响了加工精度。
现在也有用加工中心磨削偏心曲轴105,但加工中心适合于短偏心曲轴105的加工,而且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更适合长偏心曲轴加工、加工质量好、使用方便的磨床曲轴加工配重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正心顶盘,其结构要点是正心顶盘的侧方依次设置有偏心安装盘、偏心平衡盘,偏心平衡盘的一端的外侧设置弧形配重平衡板,弧形配重平衡板通过偏心平衡盘上的螺栓、螺母固定于偏心平衡盘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使用具有很高的同轴度,同时利用机床自身两顶尖,可以支撑10t以上的重量而不会产生弯矩,使曲轴加工时的弯矩变形几乎为零,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使加工后的曲轴的表面光洁度达到Ra3.2以上;
本发明机构合理、紧凑、实用性强,很容易在磨床上安装,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偏心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D-D剖视图;
图6是偏心平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G-G剖视图;
图8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目前的磨床的配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正心顶盘13,正心顶盘13的侧方依次设置有偏心安装盘12、偏心平衡盘3,偏心平衡盘3的一端的外侧设置弧形配重平衡板2,弧形配重平衡板2通过偏心平衡盘3上的螺栓8、螺母7固定于偏心平衡盘3上。
在弧形配重平衡板2上方的偏心平衡盘3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微调机构1;微调机构1包括偏心平衡盘3上的弧形槽4,弧形槽4的截面为T形,弧形槽4内的T形块15上设置有调整螺栓5,挡板16固定在调整螺栓5的压紧螺母17与偏心平衡盘3之间;相应于螺栓8的偏心平衡盘3上设置有长形调整孔22,挡板16的右侧设置有可触及弧形配重平衡板2的顶丝6。
当弧形配重平衡板2把合后,出现位置偏差不大时,可以通过微调机构1的调整螺栓5及顶丝6,使弧形配重平衡板2的位置在偏心平衡盘3内的弧形槽4、长形调整孔22内调整,直到偏心曲轴26与配重装置达到平衡。
为确保配重装置与机床主轴同轴度公差降到最低,采用以偏心安装盘12自身一次加工完成外圆及与偏心曲轴26配合的定位止口9,作为偏心平衡盘3内孔的定位基准,这样基准统一,同轴度公差得以有效保证;
根据计算出的三拐曲轴偏心距的实际尺寸,在偏心安装盘12上设置有与主轴顶尖孔10一致的三个偏心顶尖孔11;同时在偏心安装盘12周边上设计配作18个把合孔19(与偏心平衡盘3配做);使偏心平衡盘3与偏心安装盘12把合后形成统一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3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条体的卷绕方法
- 下一篇:防返溢同层排水立管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