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32416.8 | 申请日: | 201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孙永明;袁振宏;孔晓英;李连华;马隆龙;王忠铭;庄新姝;许敬亮;吕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排放 有机 废弃物 能源 利用 系统 | ||
1.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储存池(1)、预处理装置(2)、产氢调节池(3)、厌氧产氢反应器(4)、产甲烷调解池(5)、厌氧产甲烷反应器(6)、固液分离设备(7)、沼液调节池(8)、混匀池(9)、光生物反应器(10)、气浮罐(11)、藻种扩培罐(12)、二氧化碳吸收塔(13)、吸收液再生塔(14)、第一气水分离器(151)、第二气水分离器(152)、二氧化碳储罐(16)、氢气储罐(17)、沼气脱硫塔(18)、沼气贮柜(19)、沼气发电机组(20)、冷凝器(21)、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肥料加工场、能源草种植基地,所述的原料储存池(1)、预处理装置(2)、产氢调节池(3)、厌氧产氢反应器(4)、产甲烷调解池(5)、厌氧产甲烷反应器(6)、固液分离设备(7)、沼液调节池(8)、混匀池(9)、光生物反应器(10)、气浮罐(11)依次相连;所述的厌氧产氢反应器(4)的气体出口、二氧化碳吸收塔(13)、第一气水分离器(151)、氢气储罐(17)依次相连;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塔(1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吸收液再生塔(14)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通;所述的吸收液再生塔(14)、第二气水分离器(152)、二氧化碳储罐(16)、光生物反应器(10)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的厌氧产甲烷反应器(6)的气体出口、沼气脱硫塔(18)、沼气贮柜(19)、沼气发电机组(20)、冷凝器(21)、二氧化碳储罐(16)通过管道依次连通;藻种扩培罐(12)和混匀池(9)通过管道连通;气浮罐(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原料储存池(1)和混匀池(9)通过管道连通;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管道分别与沼气发电机组(20)、厌氧产氢反应器(4)、厌氧产甲烷反应器(6)、光生物反应器(10)和肥料加工场相连;经固液分离设备(7)产生的沼渣在肥料加工场加工后作为固体有机肥施用于能源草种植基地,收获得到的能源草作为发酵原料储存于原料储存池(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储存池(1)内设置多个隔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装置选自格栅、破碎机、粉碎机、沉沙池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产氢反应器(4)或厌氧产甲烷反应器(6)为塞流式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厌氧接触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升流式固体反应器、膨胀颗粒污泥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厌氧序批间歇式反应器、折流式反应器、厌氧滤器、纤维填料床、复合厌氧反应器、厌氧流化床、厌氧膨胀床或干发酵反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液分离设备(7)选自挤压式螺旋分离机、卧式离心分离机、高速离心机、过滤装置、微滤装置、超滤装置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生物反应器(10)为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为柱状式光生物反应器、管状式光生物反应器、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光源内置发酵罐式光生物反应器或光导纤维光生物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24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辊冷轧机中间辊窜辊工艺优化方法
- 下一篇:波辊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