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2267.5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禹铭;吴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8;E21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隧道 工程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热驱动制冷机制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起飞,人们对于电力的依赖更是不言而喻,其中,又以都会区及科技园区对电力的需求更为显著。因此,高架式的高压电缆就负担起输送电力的重大责任,然而为了维护市容并且避免高架式的高压电缆受地震或台风而受损,因此将高压电缆地下化是有其必要性的。
但是,地下化高压电缆除了造价昂贵外,其衍生的散热问题亦为一大难题,由于地下化高压电缆需架设于隧道中,但隧道本身已存在有空气不流通的问题,再加上高压电缆随着送电时间增加积热也会越多,不但使电缆内的铜心易损坏,亦造成电缆的送电效率大幅减低,因此为确保维持电缆的送电效率故需使隧道温度保持在37℃左右。
又,地下化高压电缆系统除了空气不流通导致的散热问题外,还存在有因密闭空间通风不良可能导致缺氧或产生有害气体的问题,因此维修人员进入隧道前更需谨慎地进行隧道内的换气作业。
现有习知技术中大多借由空调或风扇用以改善上述散热及换气的问题。然而,无论是空调或风扇皆须再额外耗费大量电力才可达到预期功效,所以无法符合省电的精神。再者,隧道内淹水时,隧道内的电器设备都将损坏且不堪使用。此外,电器设备亦相对会提升整体高压电缆系统维修保养的困难度。
因此,在隧道内设置电器设备实为不智之举,且对于利用空调或风扇强制气流流动,以改善隧道工程内散热及换气等问题,反而耗费了更多的电力。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设备在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自然对流自室外导入空气进入隧道内,以达换气或降温的目的,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其是借由加热竖井内的温度,以提升对流效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以非电热型集热设备收集的热能作为驱动能源,搭配吸附式或吸收式制冷设备,并于竖井内装设加热及冷却盘管,使整体通风系统具有无动件、操作容易、低噪音、低耗能、使用期限长且造价低廉的特点,适合于长距离且需多点设置通风系统的隧道工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是应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竖井及至少一第二竖井的隧道,其包括:一集热设备,用以收集热能;以及至少一管路系统,其中每一该管路系统包括:一第一泵,连接于该集热设备;以及一第一管路,连通于该第一泵并形成回路,又该第一管路部分盘绕于该第一竖井内部,并于该第一竖井内形成一加热盘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的集热设备,其包含:一集热器;以及一热交换器,连接于该集热器及该第一泵之间。
前述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的集热设备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储存槽,其为一储热装置,且分别连接于该热交换器及该第一泵之间。
前述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的集热器收集的热能为非电热型的热能。
前述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的非电热型的热能为太阳能、地热能、燃气热能或废热。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通风系统,其应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竖井及至少一第二竖井的隧道,其包括:一集热设备,用以收集热能;一制冷设备,用以制冷,其包括:一制冷机,连接于该集热设备,以及一冷却水塔,连接于该制冷机;以及至少一管路系统,其中每一该管路系统包括:一第一泵,连接于该集热设备,一第一管路,连通于该第一泵并形成回路,又该第一管路部分盘绕于该第一竖井内部,并于该第一竖井内形成一加热盘管,一第二泵,连接于该制冷机,以及一第二管路,连通于该第二泵并形成回路,又该第二管路部分盘绕于该第二竖井内部,并于该第二竖井内形成一冷却盘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22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环以及应用该弹性环的一体式弹性环阻尼器
- 下一篇:涂布法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