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31975.7 | 申请日: | 201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宗仁 |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废 塑机料筒 螺杆 再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机的料筒及螺杆,具体地讲,是一种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凡是以塑料为原料,在料筒内进行加热熔化,通过料筒内的螺杆旋转挤出塑料液体到成型模具,生产出各种塑料制品的机器,通称为塑机,包括注塑机、吹膜机及挤出机等。料筒及螺杆是塑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因螺杆在料筒内长期运转,螺杆表面的螺纹以及料筒内壁很快就被磨损,磨损后的间隙不能超过0.5毫米,一旦超过0.5毫米料筒及螺杆就不能使用,一套料筒及螺杆少的只能用三至五个月;而料筒及螺杆部分的造价昂贵,一套料筒及螺杆需要的钢材几百千克或上千千克,专门的料筒及螺杆生产厂家也要几百个小时才能生产出来,其价格多的达几万,少的也要几千元,且都是一次性使用,报废后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使塑机的使用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的方法,使报废塑机料筒及螺杆能重复使用,同时提高其耐磨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方法,其料筒再利用的步骤为:
a)在料筒的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将料筒横向截断成上料筒和下料筒;
b)分别去除所述上料筒和下料筒内壁的已磨损部分,所述上料筒和下料筒去除部位的孔径一致;
c)将耐磨硬度超过50度的圆筒形套子嵌入所述上料筒和下料筒的去除部位,使上料筒和下料筒在截断处对接,该套子的长度与所述上料筒和下料筒去除部位的长度和一致,该套子的外径与所述上料筒和下料筒去除部位的孔径一致,该套子的内径与该料筒未磨损部分的内孔直径一致;
d)将所述的上料筒和下料筒沿截断面焊接还原;
其报废螺杆再利用的步骤为:
a)采用热喷涂技术,将耐磨硬度超过50度的硬质合金粉末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螺杆表面;
b)将所述的螺杆磨成表面光滑的连续螺纹。
上述的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方法中,套子经渗碳淬火处理后,其耐磨硬度达到80度,耐磨深度达到1mm,螺杆经热喷涂后,其耐磨硬度达到80度。
经上述的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方法处理后,螺杆插入料筒后与套子配合间隙不超过0.1mm。
上述的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方法中,套子是用无缝钢管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报废的塑机料筒及螺杆再利用方法,可对报废料筒的磨损部位去除后用耐磨强度相当甚至更高的套子进行替换,对报废螺杆进行热喷涂修复,并可多次重新修复后再利用,修复后的料筒、螺杆达到甚至远远超过原螺杆的耐磨硬度,其结构尺寸与出厂时的料筒、螺杆的结构尺寸保持一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修复后的料筒和螺杆具有相当甚至更高的耐磨强度,其使用寿命也相应地增加,减少了多次更换料筒及螺杆的麻烦。
2)此再利用方法可重复使用于同一报废的料筒及螺杆上进行修复。
3)节约了大量的钢材能源,降低了塑机制造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料筒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中料筒去除磨损部分的剖视图。
图3本发明中与料筒配套使用的螺杆立体图。
图4本发明中套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塑机中料筒1为一圆筒形长杆,其下部开有一进料口2,圆筒形内孔的上端口为出料口3;如图3所示,与塑机料筒1配套使用的螺杆5上端为注塑头5a。螺杆5的注塑头5a从料筒1的进料口2插入料筒2内孔中,螺杆5可在料筒1内轴向移动,通过螺杆5的推动将熔化后的塑料注入到成型模具中。由于料筒1与螺杆5的长时间摩擦,造成料筒1内壁和螺杆5的螺纹磨损而报废。
报废后的塑机料筒再利用步骤为:
a)将报废后的料筒1放在切割机上横向截断成如图2所示的上料筒1a和下料筒1b,截断面位于进料口2和出料口3之间,最好是在进料口2和出料口3之间靠近进料口1/3处。
b)将上料筒1a和下料筒1b分别装在镗孔机上将其内壁的已磨损部分镗削掉,镗孔直径及深度根据磨损情况而定,上料筒1a和下料筒1b的镗孔直径相同。假设上料筒镗孔直径为100mm,镗孔深度为200mm,下料筒镗孔直径也应为100mm,镗孔深度为80mm。也可在机床上挖除上料筒1a和下料筒1b内壁的已磨损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宗仁,未经郑宗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1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