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动态调整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0802.3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3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方扩军;郭仪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G02F1/13357;G09G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调整 亮度 背光 模块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背光模块及方法,更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可动态调整亮度的背光模块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Back light unit)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块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透过简洁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辉度的面光源,以提供液晶显示器面板的背光光源。液晶显示器面板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品,尤以笔记本电脑及LCD监视器等大尺寸用面板需求最大,也因此对于背光模块需求成长也日趋强烈。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反射板(Reflector)、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扩散片(Diffusion sheet)、棱镜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及液晶面板等组件组装而成。光源射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会利用设于导光板底表面的扩散结构导引射入的光源将其分布成均匀的面光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反射板会将射向反射板方向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防止光源外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由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再经扩散片的均光 作用与棱镜片的集光作用,提高光源的亮度与均匀度后,再将光线射入液晶面板内。
导光板是表面光滑的楔形板块,其底表面有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结构。藉由反射板的帮助,大部份的光利用全反射往薄的一端传导。当光线在底表面碰到扩散结构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破坏全反射条件而自导光板正面射出。利用疏密、大小不同的扩散结构图案设计,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
导光板的亮度主要还是依据光源产生的光线亮度决定,为了降低功耗,背光模块会局部调整发光亮度。然而单边侧光式的光源在调光时,在光源远端区域有难以精确定位照明目标区域的问题;而双边侧光式的光源在调光时,两侧光源会互相影响对侧区域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动态调整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方法。背光模块包含用来导引光线的导光板、第一光源组与第二光源组。所述导光板的底表面中间具有一脊状凹槽。所述第一及第二光源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皆包含至少一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组与所述第二光源组的每一光源是一对一的对称排列。所述背光模块利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源组与所述第二光源组,用来控制每一光源的发光亮度,其中每一光源实际所产生的亮度值是依据每一光源预定的亮度值以及每一光源两旁的两个光源预定的亮度值来决定。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脊状凹槽横切面呈一三角形。所述导光板的底表面布设至少一扩散结构,所述至少一扩散结构的分布于所述导光板底 表面上的密度越靠近所述脊状凹槽越大。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调整背光模块的光源亮度的方法,所述背光模块包含用来导引光线的导光板、第一光源组与第二光源组,所述第一及第二光源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皆包含若干个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组与所述第二光源组的每一光源一对一的对称排列。所述方法包含:依据每一光源预定的亮度值以及每一光源两旁的两个光源预定的亮度值来决定每一光源所产生的亮度值。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光源预定的亮度值、每一光源两旁的两个光源预定的亮度值以及每一光源的对面光源预定的亮度值来决定每一光源实际所产生的亮度值。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依据每一光源预定的亮度值、每一光源两旁的两个光源预定的亮度值、每一光源的对面光源预定的亮度值以及所述对面光源的两旁的两个光源预定的亮度值,来决定每一光源实际所产生的亮度值。
先前技术存在以下局限:单边侧光式背光局部调光,对光源远端区域难以精确定位照明目标区域;而双边侧光式背光局部调光,两侧光源会互相影响对侧区域。基于此,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底表面中间采用一脊状凹槽,利用脊状凹槽将背光模块划分为两相对独立光源区域,而每一个光源区域又划分为多个光源子区域。子区域可根据预定的发光亮度及分布来控制实际所产生的亮度值,以减少不必要功耗,增强画面对比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第一光源组与第二光源组的立体透视图。
图2绘示背光模块的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震锤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