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V20AH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化手动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30315.7 | 申请日: | 201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1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天任 |
| 主分类号: | H01M2/28 | 分类号: | H01M2/28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12 v20ah 蓄电池 烧焊 一体化 手动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涉及铅酸蓄电池极群手动夹紧烧焊、升降器辅助下槽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群的烧焊,长期以来都是由人工将极群组向梳模里挤,挤到一定程度后,极群的正负极耳才能对上梳模的齿缝,然后再进行烧焊,待烧焊好后,再用人工将极群组放入电池壳体内(即下槽)。其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不言而喻。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还在于:由于极群在烧焊过程中的受热膨胀,给下道工序的下槽带来困难;同时,在搬运下槽过程中常使极群组再次受到污染,以致影响电池寿命。此前,本申请人提交了四份专利申请,其中的两件专利申请号分别为“2010100181070、2010100181085”名称分别为“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气动装置,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装置”,这两份专利主要解决了烧焊过程中的极群压紧,可方便地将极群正负极耳对上梳模的齿缝,烧焊后的极群组能克服自身膨胀的缺陷等问题。但并未解决后续工序即:下槽操作效率低,极群组易受污染等问题。第三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018109X”名称为“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化生产装置”;第四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333032”名称为“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机”;该两装置是针对12AH系列蓄电池极群设计的,12AH系列单只电池中的极群排列方式如下:
注:(每只电池共六个单格,纵向分两排,每个单格2V电压,共12V)。该两装置不仅可方便地将极群正负极耳对上梳模的齿缝,烧焊后的极群组能克服自身膨胀的缺陷等问题,而且下槽操作效率高,极群组不会被污染。但该两个装置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体积大、重量重。二是一次性投资大。三是不能保证极群组压紧度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2V20AH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化手动生产装置,本装置不仅体积小、重量轻、一次性投资小,而且可更有效的保证极群组压紧度均匀一致。
根据12V20AH铅酸蓄电池的单只电池极群的排列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2V20AH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化手动生产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机架导柱的工作台、工作台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焊组盒、焊组盒内的隔极,以及将焊组盒内极群组挤紧的压紧装置,还包括挡于焊组盒与工作台下槽口的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组盒的端板,以及第一、二、四、五隔板的两侧边部活动连接于纵向轴,中间的第三隔板的两侧边部固联于纵向轴,所述纵向轴的两端固联于支撑柱,在端板与隔板、以及隔板与隔板之间的纵向轴上设有极群组挤紧的定尺套筒;
焊组盒的侧板与纵向轴平行,穿过并活动连接于端板、以及每一块隔板所设的孔;
所述压紧装置的压紧轴活动连接于支撑柱,其上设有挤推焊组盒端板的压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发明灵活应用工装模具的设计思路和升降器快速升降工作台的方案,实现12V20AH铅酸蓄电池烧焊和下槽在同一套工装上操作,使得烧焊和下槽两大工序得以合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时间。
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总重量仅15公斤),操作速度快而且使用方便。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焊组盒的端板与隔板、以及隔板与隔板之间设有极群组挤紧的定尺套筒,使每一个极群组受力均匀、压紧度一致,保证了电池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12V20AH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下槽一体化手动生产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机架导柱1的工作台2(工作台2下表面设有导套与导柱1配合起稳定导向作用)、工作台2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2上的焊组盒、焊组盒内的隔板(将焊组盒长度方向等分为六个腔,所述六个腔分别与工作台下方的电池壳内腔对应),以及将焊组盒内极群组挤紧的压紧装置4,还包括挡于焊组盒与工作台下槽口的插板5。所述焊组盒的端板6,以及第一、二、四、五隔板7的两侧边部活动连接于纵向轴10,中间的第三隔板8的两侧边部固联于纵向轴10,所述纵向轴10的两端固联于支撑柱11。在端板6与隔板7、以及隔板与隔板之间的纵向轴10上设有极群组挤紧的定尺套筒12。
焊组盒的侧板9与纵向轴10平行,穿过并活动连接于端板、以及每一块隔板所设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天任,未经张天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