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热阻测试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9877.X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侯卫国;张卫方;王宗仁;崔本仓;唐庆云;刘肖;丁美丽;王晓亮;姚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K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汉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测试 设备 | ||
1.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支架、顶板、底板、应力加载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通过四组螺母水平固定在四根支架上,并且顶板位于底板的上方,底板和顶板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加热装置、试样和应力加载装置;所述应力加载装置固定在顶板中心位置,调节顶板上四组螺母,应力加载装置的力传导杆与试样的顶端接触,为试样顶端加载应力;所述底板通过四组螺母调节水平角度和垂直高度,底板上设置加热装置,用于为试样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的数量至少三个,竖直轴向排列,并且其中一个试样作为热流计试样,其余为待测接触热阻的材料试样;所述的热流计试样位于最顶端或者最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试样上热电偶探头之间的距离关系如下:相邻热电偶之间的轴向距离相等;每个试样的长度为l,每个试样上从下端面到上端面依次布置n个热电偶,则热电偶之间的距离为l/n,并且第一个热电偶距离下端面的距离等于第n个热电偶距离上端面的距离,均为l/2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流计选用已知热传导系数的材料铜,热流计试样与测试试样一样的尺寸,作为其中的一个热流计试样,测试时,布置在测试试样的最上端与应力加载装置的力传导杆接触,或者最下端与加热装置直接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加载装置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计算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上设置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布置耐火砖,耐火砖上布置金属板,金属板中心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固定加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砖、金属板和加热块的重心与试样的中轴线、力传导杆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力加载装置是通过调节四个螺母推动顶板,使得顶板的高度下降,进而实现通过应力加载装置的力传导杆将压力施加给试样的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热阻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采集系统将所采集的温度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测试点热电偶的所有温度数据,用于计算机绘制成温度变化曲线,检测试样加热温度的稳定变化,然后根据该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接触热阻的解算;另一部分是距离接触界面处最近的两个热电偶的温度数据,用于解算试样接触界面处的平均温度,控制对于试样接触界面处的温度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8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