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硬度矿物超微粉碎加工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9132.3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琪 |
主分类号: | B02C13/14 | 分类号: | B02C13/14;B02C13/28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张露晶 |
地址: | 26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度 矿物 粉碎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碎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具有一定硬度物料特别是高硬度矿物原料的超微粉碎加工机。
背景技术
在矿山生产中,为了对某些天然的矿物原料进行提存和分级,必然要将其中的杂质颗粒去掉,这样就必须要先对其进行粉碎加工,将其制成微细的颗粒状粉沫,然后进行选别和提纯分级。由于高硬度矿物的天然高耐磨性能,使得一般的加工机械如鄂式破碎机、离心粉碎机、雷蒙机、球磨机等对其加工粉碎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机器磨损严重,耗能多而且产量也难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低能耗、高产出率、长寿命的细碎机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高硬度矿物超微粉碎加工机,它是一种全新的集冲击与研磨功能于一身的全新的粉碎机械,能够达到更好的超微粉碎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离心粉碎与圆椎磨盘粉碎相结合,而研发出一种全新的粉碎机叶轮组件,且将多个叶轮组件串联固定于同一纵向转动轴并固定于机体上,而形成多个上下联通的粉碎室体,粉碎过程中待粉碎物料由上而下依次经过各个叶轮所在的腔室,由于叶轮的高速转动对物料产生很高的抛射力,使得物料颗粒以很高的能量击向机体内壁而反弹并相互击打,因而使大颗粒物料得以粉碎成小颗粒物料。由于小颗粒物料的质量小,因而同样线速度下其所具有的动能也小,因而单靠其自身的动能相互撞击是难以实现再次粉碎的,所以还可以将叶轮的边缘沿主轴轴心方向上设置成为呈一定锥角的圆台形,对应于叶轮边缘处再设置耐磨固定环,叶轮与耐磨固定环之间的间隙呈自上而下渐小的楔形结构。由于叶轮外边缘的特殊性伞锥体结构和叶轮外部所对应的耐磨固定环相配合,使得细粒状物料得以再次粉碎而经叶轮的锥状外缘与相应的耐磨固定环之间的缝隙抛出并落下进入下一级叶轮处的粉碎室体,而大粒物料将仍留在该腔室继续粉碎至小到能进入叶轮边缘的缝隙为止。由于自上而下各粉碎室体中各叶轮的伞状锥与其相对应的外部耐磨固定环之间的间隙是依次渐小的,因而直径小于该级最小间隙的物料颗粒得以在机体自身风力的吹送下顺利通过而进入下一级粉碎室体不再消耗动力能,而直径大于该间隙的物料将依旧存在于上一级粉碎室体继续得到叶轮上叶片的抛射而粉碎,由此可见最终通过各粉碎室体后,由机体排出的物料粒度将变的很细,且颗粒大小很均匀,大颗粒含量极小,也就是说最终排料端所加工矿物的一次性细粉率得以大大提高。
本发明在机体的主轴上还可以设置永磁悬浮轴承,永磁悬浮轴承的动磁力盘与主轴连接,静磁力盘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在机体上。通过调节动磁力盘与静磁力盘之间的距离大小,可以改变其两者之间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力的大小,就能够消除整个转动部分加在轴承上的轴向重力,大大减少轴承的轴向载荷,从而减少整个设备的起动和运转负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多叶轮相串联固定于同一纵向转轴的这种结构形式,以及高硬度合金材料在叶轮结构组件中的应用,使得该超微粉碎加工机具有一次性粉碎效率高(即细粉率高),入料粒度范围宽,可一次性产出合格细度的物料颗粒,而无需增加闭路返回再磨流程,因而可大大减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且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作业时无噪音污染,非常适用于高硬度物料的微细粉加工。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该超微粉碎加工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位于AG线段之间的点(或CF线段之间的点)和主轴轴心线共有平面中任一平面的剖面图;
图3-为叶轮一或叶轮二的主轴轴向俯视图;
图4-为叶轮一或叶轮二的主视图;
图5-为耐磨固定环一的主视图;
图6-为耐磨固定环一的主视图中RR剖面线的主轴轴向剖面图;
图7-为图4中的PP剖面线的主轴轴向剖面图;
图8-为图1中位于AC线段之间(或GF线段之间)的点与主轴轴心线共有平面中任一平面的剖面图;
图9-为图1中AB线与EF线共有平面(或GH线与CD线共有平面)的剖面图;
图10-为图1中的A、C、F、G四点所在平面的剖面图;
图11-为图1中的B、D、E、H四点所在平面的剖面图;
图12-为叶轮三的主轴轴向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NN剖面线的主轴轴向剖面图;
图14-为耐磨固定环二的主轴轴向俯视图;
图15-为图14中MM剖面线主轴轴向剖面图;
图16-为耐磨固定环三的实施例一的主轴轴向透视图;
图17-为图16中的KK剖面线主轴轴向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琪,未经王瑞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