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硅胶布涂烘机的上胶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9077.8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9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金喜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嘉诚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04;B05C11/00;B05C9/1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硅胶 布涂烘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烘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硅胶布涂烘机的上胶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玻璃纤维硅胶布的生产过程中,先由涂烘机的上胶机构将由混炼硅橡胶与溶剂如汽油、甲苯或二甲苯等混匀的胶浆涂覆到经过脱蜡的玻璃纤维布的一侧或两侧的表面(当两侧表面均涂覆胶浆时,应在一侧表面的胶浆经烘燥后再涂覆另一侧),再引入烘燥机构烘燥(涂覆与烘燥连续进行),经烘燥后收卷得涂胶布,而后引入压延机,由压延机将混炼硅橡胶压延结合到涂胶布上,最后经硫化机硫化,得到玻璃纤维硅胶布。如果在混炼硅橡胶中添加功能原料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或三氧化二锑等,那么便可得到具有阻燃功能的玻璃纤维硅胶布。
上胶机构在玻璃纤维硅胶布的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随着脱蜡的玻璃纤维布的克重变化(厚薄不同)以及根据工艺要求的变化,涂覆到玻璃纤维布表面的胶浆也相应改变,如果过厚,则一方面造成胶浆的浪费,另一方面给后续的烘燥造成麻烦;而如果过薄,则会影响后续的质量,从而涉及到胶浆的合理调节问题。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上胶机的技术方案,典型的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74778Y推荐的“一种上胶机结构”,又如CN2562889Y提供的“一种上胶机结构”,这两项专利由同一申请人提出,并且两项专利的结构大致是相同的,但专利保护的重点不同,现以CN2574778Y为例作如下简要评价:相对于先有技术,该专利当要更换上胶辊时较为方便,具体可见说明书第4页11至13行。该专利方案对于控制从备料筒的流道流至一对刮轮之间的间隙内的胶量的多少可以达到游刃有余之程度,因为在备料筒的流道处安装有流量调节控制阀(说明书第3页倒数第2段),但是,胶料在上胶辊上的厚薄程度难以调节,因为上胶辊上的胶料的厚薄取决于与其相配合的一对刮轮,而一对刮轮是各通过两端的定位块与侧板上的导轨相滑配的,也就是说一对刮轮以浮动状态设置于侧板上,于是当要更换克重不同的基布(专利称布疋)时,或者改变胶料在布疋上的厚薄时,那么一对刮轮会变得无所适从。再有,一旦停机尤其是布疋用完,那么,淤积在由上胶辊与一对刮轮三者共同构成的容胶空间(说明书第3页倒数第2段)内的胶料无疑会出现浪费的现象,甚至污及地坪或设备,因为备料筒内的胶料并不是直接涂覆于布疋上的,而是预先进入到容胶空间内,而容胶空间不具有胶料的调节与控制作用。因此这两项专利方案由于存在前述缺憾而仍有必要加以改进,以便适合于对玻璃纤维布的上胶,并且满足胶量厚薄均匀调节的要求。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涂覆到玻璃纤维硅胶布表面的胶浆的厚薄程度控制而藉以避免造成浪费及保障烘燥效果并且在停机时不会出现剩余胶浆浪费的玻璃纤维硅胶布涂烘机的上胶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纤维硅胶布涂烘机的上胶机构,所述玻璃纤维硅胶布涂烘机包括一机架,该机架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部位各构成有一墙板,所述的上胶机构包括胶浆槽、一对刮刀辊调整装置和刮刀辊,胶浆槽固定在所述的一对墙板之间,并且在胶浆槽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具有一出胶口,一对刮刀辊调整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刮刀辊调整装置固定在所述一对墙板中的其中一枚墙板的上部的一侧,而另一刮刀辊调整装置则固定在另一枚墙板的一侧,并且一对刮刀辊调整装置彼此保持对应,刮刀辊的两端各具有一刮刀辊轴头,一对刮刀辊轴头中的其中一个刮刀辊轴头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刮刀辊调整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刮刀辊调整装置上,而另一个刮刀辊轴头则转动地支承在另一个刮刀辊调整装置上,在刮刀辊的长度方向的辊体构成有一对刮刀,该对刮刀在刮刀辊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并且与出胶口相配合,其中,在所述的一对刮刀辊轴头中的其中一个刮刀辊轴头上固设有一刮刀辊操纵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嘉诚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嘉诚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