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成型催化剂水热处理与固定流化床催化剂评价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8853.2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3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邢爱华;朱伟平;岳国;蒋立翔;田树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0 | 分类号: | G01N31/10;B01J37/10;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成型 催化剂 热处理 固定 流化床 评价 装置 | ||
1.一种用于成型催化剂水热处理与固定流化床催化剂评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系统;
进料系统;
预热器(R1),与所述进气系统和所述进料系统连接;
流化床反应器(R2),与所述预热器(R1)的出口连接并与所述进气系统连接;
产品分析系统,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R2)的出气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积炭分析系统,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R2)的出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三通阀(3V3),其第一端连接所述流化床反应器(R2)的出气口,其第二端连接所述产品分析系统,其第三端连接所述积炭分析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包括:
第一气体供气装置;
第二气体供气装置;
第一三通阀(3V1),其第一端与所述预热器(R1)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V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体供气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V1)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气体供气装置连接;
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三通阀(3V1)的第一端与所述预热器(R1)的进口之间;
流量控制计,与所述预热器(R1)的进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计包括:
质量流量计(MFC),与所述预热器(R1)的进口连接;
旁通阀门,与所述质量流量计(MFC)并联在所述预热器(R1)与所述阀门之间;
第一气体转子流量计(MC1),连接在所述第一气体供气装置与所述第一三通阀(3V1)的第二端之间;
第二气体转子流量计(MC2),连接在所述第二气体供气装置与所述第一三通阀(3V1)的第三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包括:串联设置的球阀(BV1)和减压阀(JV3),所述减压阀(JV3)与所述质量流量计(MFC)连接;所述球阀(BV1)与所述第一三通阀(3V1)连接;
所述阀门还包括:第一单向阀(DV1),连接在所述质量流量计(MFC)与所述预热器(R1)之间;
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过滤器(13),所述球阀(BV1)与所述第一三通阀(3V1)通过所述过滤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系统包括:
原料存储容器;
出料管路,与所述原料存储容器的第一端连接;
回料管路,与所述原料存储容器的第二端连接;
进料泵,与所述出料管路连接;
第二单向阀(DV2),连接在进料泵与所述预热器(R1)的进口之间;
第二三通阀(3V2),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回料管路,其第二端连接所述进料泵,其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DV2)连接所述预热器(R1)的进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分析系统包括:
收液瓶(51),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R2)的出口连接;
冷阱(53),容纳所述收液瓶(51);
产品采集系统,与所述收液瓶(51)连接;
色谱分析系统,与所述第三三通阀(3V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采集系统包括:
皂泡流量计(57),与所述收液瓶(51)连接;
湿气表(55),与所述收液瓶气体出口连接;
累计气体取样口(56),与所述湿气表(55)的出口连接;
等时间间隔气体取样口(59),与第四三通阀(3V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谱分析系统包括:
在线色谱分析装置(52),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R2)的出气口连接;
离线色谱分析装置,分析从所述累计气体取样口(56)和所述等时间间隔气体取样口(59)处采集的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88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