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重组hCREG糖蛋白的冠脉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28063.4 申请日: 2010-07-08
公开(公告)号: CN102309781A 公开(公告)日: 2012-01-11
发明(设计)人: 韩雅玲;邓捷;闫承慧;孙鸣宇;陈永强;余占江;张正才;蒲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L27/54 分类号: A61L27/54;A61L27/56;A61L27/34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张庆敏;王朋飞
地址: 102200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重组 hcreg 糖蛋白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工程和生物工程医疗器械的制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重组hCREG糖蛋白的冠脉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工程和植入体内的介入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WHO报道,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全球死亡总数的30%。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但术后10-70%的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发生率显著降低了手术获益。如何有效预防并控制RS发生,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过度增殖/迁移是RS发生的重要环节。PCI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炎症反应、血管弹性回缩、血栓形成以及VSMCs增殖/迁移等因素造成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有关,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正是RS重要的始动因素。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不仅是内膜表面的单层细胞,同时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保证完整的血管内皮结构对维持血管稳态具有重要意义。PCI术中,由于球囊或支架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对ECs造成损害,导致ECs凋亡和内皮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血管内皮渗透性增加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启动了RS病理过程的“瀑布反应”。

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动脉中膜VSMCs向内膜的增殖/迁移是RS发展并最终形成的关键环节。正常生理状态下,动脉中膜VSMCs处于收缩表型,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收缩/舒张调节血管张力和组织的血流供应。病理情况下,当血管壁特别是血管内膜受到球囊或支架损伤后,动脉中膜VSMCs表型发生改变(由静息/收缩状态转变为增殖/合成表型),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VSMCs不断增殖并向内膜迁移,同时过度合成和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并引起再狭窄。鉴于ECs和VSMCs在PCI术后RS发生中的重要地位,寻找有效靶点加速损伤内皮的修复和/或抑制VSMCs的过度增殖/迁移已成为目前RS防治研究领域的两大主要方向。

长期以来,临床内科学和介入治疗学界针对RS的发生机制展开了大量新型支架的研究工作,但距离理想支架的标准仍有差距。目前,装载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剂(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紫杉醇)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是临床预防再狭窄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尽管DES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术后短期内的再狭窄发生率,但研究表明,DES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延缓了内皮修复,从而引起支架内膜化不完全、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最终削弱了其抗再狭窄的远期疗效。此外,DES的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涂层还会造成血管壁炎症及过敏反应。

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蛋白类药物涂层支架上。目前国内外在研的蛋白洗脱支架主要有:1.抑制血管损伤后炎症反应类支架,包括装载TNF-α抗体支架、装载环状RGD多肽支架等;2.加速血管内皮化进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FGF和VEGF)释放支架;3.通过抗凝和保持正常凝血平衡而抑制局部血栓形成的补体蛋白C释放支架等。

然而,已有研究表明,RS的发生机制复杂,ECs和VSMCs之间本身存在密不可分的调控机制,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特性在RS形成的血管壁自稳调控过程中不容忽视。因此,从RS发生的两大关键环节共同入手,寻找到更为理想的生物分子,以期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同时,加速血管内皮化进程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2007年,世界知名心血管病专家Serruys在“冠脉支架5-10年展望”中提出:生物可吸收并兼备“抑制增生”和“加速内皮化”功能的支架将是未来5-10年理想支架的标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80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