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中微藻的搜集打捞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7865.3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邹华;周思佳;周青;梁婵娟;杨晓怡;王玉兵;朱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中微藻 搜集 打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藻搜集打捞的方法,属于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利用气浮和鼓风使水体中的微藻聚集到某一角落或围隔中的水面,然后用泵将水面高浓度的藻浆抽走。
背景技术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严重,蓝藻问题成为很多地区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内所要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从环境方面而言,富营养化水体中失控疯长蓝藻可以称为“绿色灾害”,但从另一个角度,藻类生长起到了聚磷、固氮的作用。2007年我们对太湖水华蓝藻的测定发现:每1t干藻含磷6.8kg、氮67kg,碳440kg。如果我们在藻类腐化前将其从水体中分离出来,就等于除去了水中的氮、磷,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如果每天打捞蓝藻3000t(含水99%),可带走2t左右的氮、0.2t左右的磷,这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蓝藻暴发的情况下,打捞蓝藻是减少污染、保护水源最为直接、安全、有效的应急治理手段,坚持长期打捞可以有效降低湖泊富营养化。国务院明确指示环湖地区蓝藻打捞要积极有效地坚持下去,确保饮水安全。深受蓝藻之苦的无锡市2007年从太湖打捞蓝藻19万m3,2008年打捞了50万m3,2009年达到了72万m3。
微藻细胞体积小,粒径约2-8μm,打捞困难。目前主要通过泵吸的方式打捞,但是水体中微藻浓度不高,打捞上来的藻水大部分是水,藻含量低,打捞效率不高,常常是事倍功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藻高效、大规模搜集,打捞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气浮和鼓风使水体中的微藻聚集到某一角落或围隔中的水面,然后用泵将水面高浓度的藻浆抽走。
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的微藻搜集方法是通过气浮的方式,将水体中的微藻都浮于水体表层。然后,通过鼓风的方式将表层的微藻推至岸边的小湾或人工设置的围隔中,大幅度提高小湾或围隔中水体表层的微藻浓度,再用水泵抽吸表层藻浆。此方法可大幅度,缩短打捞时间,降低打捞微藻的含水率,提高微藻打捞效率。
本发明中的气浮可为微孔曝气气浮,剪切气泡气浮,加压溶气气浮种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给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微藻搜集打捞
将安装有微孔曝气装置和鼓风机的船行驶至作业水面;将曝气装置放入水面下0.5-1m,打开空压机曝气,密集的小气泡附着在微藻上,导致微藻上浮,集中于水体表层;打开鼓风机,调整方向,将水面的微藻吹向设置的一面敞开的围隔;当围隔中的表层微藻积累的一定厚度,开始用水抽吸藻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7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节水装置
- 下一篇:使用开环采样校正放大器的光学传感器的光学暗电平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