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穷级共振舱的超级电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7826.3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0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夫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凃杰生;徐夫子 |
主分类号: | H02J15/00 | 分类号: | H02J15/00;H01F37/0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穷 共振 超级 电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穷级共振舱的超级电感。
背景技术
以在燃料电池的技术领域为例,如沿用锌燃料电能装置由图1、2所示,其包括有一电能生成器10、一充电器20及一组蓄电池30;该电能生成器10,是在一反应室11上插入一碳棒12及一锌燃料棒13,以电解液及石墨作为传导接口110,由氧气的引入形成氧化产生电能,透过该充电器20对该组蓄电池30充电作为负载40的输入端,由于其电能生成器10的反应室11内以电解液及石墨作为传导接口110,导体路径只有一条,且其所产生的是电能(Cell)不是电力(Battery),在透过充电器20对蓄电池30充电时,为符合图3所示等效电路的最大功率移转定理,如图2,充电器20由一电感L与并联的晶体管Q与多数电容C所构成的充电电路,并利用控制器21对晶体管Q的控制,以电流充电方式对蓄电池30充电,因此造成反应效率差、电力储存少(最大值只有一半)、充电速度慢,充电温度高,且蓄电池30无法快速放电(高温会造成电池受损),以及无法同时充电与放电(因路径只有一条);若这些技术难题无法克服,则燃料电池在产业上,还是无法被广泛利用。解决电能产生器10反应室11传导接口110导体路径只有一条的问题,介电材料作为接口的作法,因介电因子是电子,利用电子的运动形成电子流,等效一般导体,且电子流的路径有无穷多组;依习用中国台湾发明公开公报第200729707号「用于解析是统电路的频谱器」专利案,可以被用来动态阻抗匹配,并推导建构出无穷级共振舱,解开系统对偶性难题,有利非线性动态系统稳定化,并包括动态因素调整、动态适应性阻尼,适应性全通滤波器均可获得完整解析;有了无穷级共振舱,这使通过的电子流可作振荡与阻尼效应,以多次短路吸电形成射频电力,即能以电压充电方式,将电力贮存入蓄电装置中作为负载的输入端,如此可完全突破习用电充电的缺失,惟,经长期测试,市面各种蓄电装置或储电器或储电构件均未能在直接利用时得到理想的成果,例如,超级电容虽已具备了各项要求的条件,但其储电时的短路(电流瞬间短路,整流电路毁损)现象却在技术上仍有瓶颈,关键在储电器要会作正功与负功,且超级电容是电容值电介电效应后极化产生:
频率f由介电效应后极化才为∞无限大,Xc=0只要电容值C不为零(实体的电容存在),即是超级电容等效电容,如图4;因而,为使充电时电堆的内阻为零成共振,则须在技术上再寻求突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穷级共振舱的超级电感,具有充电快、温度低,可倍能的效果,且具有可极度放电效益。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穷级共振舱的超级电感,包括电性连接的一超级电感部和一无穷级共振舱,该无穷级共振舱至少由一电性阻尼器及一电容串联构成;该超级电感部是由一与该无穷级共振舱的电性阻尼器及电容电性连接的一实体电感线圈环绕在一永久磁铁上所构成;该无穷级共振舱入端由RF辐射电场接入电力且其出端电性连接一组由介质材料构成的共振储电部,则无穷级共振舱的共振、阻尼效应,该超级电感部的吸、放电动作,在永久磁铁造成磁场不收缩的作用下,由劳伦斯力将RF辐射电场端电流转成电子流输出,使该组共振储电部表面聚集电荷,并瞬间产生极化效应,将电荷转成电压贮存;因此没有最大功率移转问题,具充电速度快、温度低,可倍能的效益;且这里的超级电感部与所述无穷级共振舱的电性连接的结构是:由多股细铜线在所述永久磁铁上绕成电感,使其通过的电流经由永久磁铁放大再变成无穷多束电子流发射出去;又这里的超级电感部为一有极性电抗型超级电感部,所述共振储电部由一无极性电抗型超级电容并联一有极性电纳型超级电容所构成,这样该有极性电抗型超级电感部将电流转成电子流,即能使无极性电抗型超级电容的表面聚集电荷,瞬间由该有极性电纳型超级电容极化效应,将电荷转成电压贮存,形成电压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凃杰生;徐夫子,未经凃杰生;徐夫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7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枸骨叶中提取3,4-二咖啡酰鸡纳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电厂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