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吸收固体解酒泡腾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7506.8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9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健而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9/46;A61K9/16;A61K9/68;A61K31/375;A61K31/522;A61K31/7048;A61K36/076;A61K36/185;A61K36/28;A61K36/488;A61K36/54;A61K36/7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陈丽新 |
地址: | 21417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吸收 固体 解酒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腾制剂,尤其涉及一种固体泡腾制剂,特别是一种无需先溶于水,直接口服后,通过口腔、齿龈、舌下等部位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解酒泡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传统的口服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液等,都是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药效,通常起效时间为30分钟以上;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之前,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药物对胃肠粘膜的刺激,胃肠道、胆汁中存在的各种生物酶会影响药物组分的吸收和降低药效作用,使得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药量减少,从而降低其药物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
如图1所示,传统的固体泡腾制剂通常为片剂,泡腾片是以适宜的酸和碱为崩解剂制成的一种片剂,服用前必须先溶于水中,投入水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促使整个片剂在短时间内充分溶解和发泡,然后口服通过胃肠道吸收起效。因此其与普通口服制剂一样也存在着起效缓慢,服用不便等缺点。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解酒的产品,包括冲剂、茶剂、片剂、胶囊剂和口服液等,但这些产品携带和服用不便,给药过程需要用水吞服,然后经过肠胃吸收,解酒、醒酒效果缓慢,而且不能随时随地服用,尤其当患者处于醉酒昏迷状态时,存在服用吞咽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传统的肠胃道吸收口服解酒制剂药效起效慢和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药效起效快和生物利用度高的口腔吸收的固体解酒泡腾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口腔吸收固体解酒泡腾制剂的剂型。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口腔吸收固体解酒泡腾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口腔吸收固体解酒泡腾制剂,包括碱性组分、酸性组分、药效组分、包裹材料和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增甜剂、矫味剂、着色剂、操作助剂;所述碱性组分为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碳酸氢盐、碱土金属碳酸盐或珍珠粉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酸性组分为酒石酸、柠檬酸、己二酸、富马酸、马来酸、苹果酸、叶酸、酸式磷酸盐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所述药效组分为维生素C、葡醛内酯、天然咖啡因以及山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枳子提取物、肉豆蔻提取物、茯苓提取物、草果提取物、葛根提取物、酸枣仁提取物、桂枝提取物、高良姜提取物、菊花提取物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所述包裹材料为聚乙二醇(PEG)、泛醇、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碱性组分 5%至50%
酸性组分 5%至50%
药效组分 1%至40%
包裹材料 0.5%至35%
辅料 1%至10%。
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优选如下:
碱性组分 10%至30%
酸性组分 10%至30%
药效组分 5%至30%
包裹材料 0.5%至35%
辅料 1%至10%。
本发明的药效组分采用的是维生素C、葡醛内酯、天然咖啡因以及山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枳子提取物等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维生素C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阻止脂类过氧化及某些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和细胞的正常代谢,同时具有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用;药效组分中的葡醛内酯能与肝脏及肠内毒物结合变为无毒的结合物而排出,起解毒作用,并可阻止糖原分解,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药效组分中的解酒中药属于“药食同源”,无副作用,解酒的同时可以调节人体生理平衡,提高免疫力。如图2所示,本发明直接口服后,接触少量的唾液即可迅速崩解发泡,产生大量的泡沫和液体,药效组分随着泡腾作用迅速通过口腔黏膜被吸收,帮助肝脏进行酒精代谢,从而减轻肝脏负担,解除酒精代谢毒素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健而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健而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75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周期因子Y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三部件同轴的血管闭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