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4-(1氢-吡唑-4-)苯基)-2,3-二氢-1,4-苯并二噁烷-2-酰胺衍生物在制备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中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7253.4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康 |
主分类号: | A61K31/4155 | 分类号: | A61K31/4155;A61P27/06;A61P2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武森涛;罗丽 |
地址: | 加利福尼亚州圣***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唑 苯基 二噁烷 衍生物 制备 治疗 青光眼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及医药领域,特别涉及N-(4-(1氢-吡唑-4-)苯基)-2,3-二氢-1,4-苯并二噁烷-2-酰胺衍生物在制备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中国人口的1-1.5%的人群患有青光眼,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几率占4%。2003年第四届国际青光眼大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青光眼的致盲率已居致盲眼病的第二位。中国现有约1200万青光眼患者,美国约300万青光眼患者,在国际医学界,青光眼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但眼压增高是青光眼患病的重要因素。眼压增高后,会导致视网膜节细胞(RGC)死亡,从而致盲。目前用药物或手术降眼压是临床唯一治疗青光眼病的缓解方法,现无可治愈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N-(4-(1氢-吡唑-4-)苯基)-2,3-二氢-1,4-苯并二噁烷-2-酰胺衍生物(式I所示)在制备治疗青光眼药物中的用途。
R1为-H或-CmH(2m+1),R2为-H或-CmH(2m+1),X为CmH2m,m=1~8。
式I所示一类衍生物为已知化合物,可购买得到或通过现有制备方法制得。
优选的,本发明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R1为-H或-CmH(2m+1),R2为-H或-CmH(2m+1),X为CmH2m,m=1~4。
最优的,本发明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R1为-CH3,R2为-CH3,X为C2H4。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N-(4-(1氢-吡唑-4-)苯基)-2,3-二氢-1,4-苯并二噁烷-2-酰胺衍生物具有较好的降眼压、保护神经节细胞的作用,可以在降眼压的同时又起到保护视神经和RGC的双重作用,为制备治疗青光眼的药物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给药后眼压变化图,a、ROCK001给药组,b、PBS阴性对照组。
图2是降眼压效果图,a、ROCK001,b、ROCK002。
图3是NeμN染色结果图,a是NMDA+ROCK001,b是NMDA+PBS,c是染色结果数据分析图,2是NMDA+ROCK001,1是NMDA+PBS,P<0.01。
图4是Tμj-1染色结果图,a是NMDA+PBS,b是NMDA+ROCK001,c是染色结果数据分析,2是NMDA+ROCK001,1是NMDA+PBS,P<0.001。
图5是TMNEL染色结果图,a是NMDA+PBS,b是NMDA+ROCK001,c是染色结果数据分析,2是NMDA+ROCK001,1是NMDA+PBS,P<0.001。
图6是C57小黑鼠用ROCK001治疗效果图,1:NMDA+ROCK001;2:NMDA+PBS,P=0.009。
图7是有视神经损伤的C57小黑鼠用ROCK001治疗效果图,1:ROCK001;2:PBS,P<0.05。
具体实施方式
RhoA是小分子GTP酶家族的一员,其功能像分子开关,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组织、细胞黏合、细胞运动、基因表达等多种细胞生理过程,Rho激酶(Rho-kinase,ROCK)是一种丝氨酸、络氨酸激酶,是目前研究最清楚的RhoA下游效应分子,具有ROCK1和ROCK2两种亚型,每种亚型自N端依次含有激酶催化结构域(kinase domain)、Rho蛋白结合结构(Rho binding domain,RBD)、PH结构(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和半胱氨酸富集结构域(cysteine rich repeat domain,CRD),其中催化结构域的同源性高达92%。然而,两种亚型PH结构的同源性仅为65~70%,可能解释了他们细胞内定位和功能的差异,ROCK002、ROCK001分别阻断ROCK1、ROCK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康,未经张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7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