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联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6206.8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2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鸿海龙船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91 | 分类号: | F16D1/091;C23C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141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轴器,尤其是指一种无键联接液压联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用于轴之间联接的无键联接液压联轴器的一般结构如下:
外套:其内表面为圆锥形,外表面为圆柱形,并有螺旋状的油槽;其一端加工成台阶状,作为推动外套轴向移动的活塞区;外套上有若干注油孔,其中一个用于向活塞区注油产生轴向位移,其余的与外套内表面油槽沟通用于径向扩张。还有一种液压联轴器的外套有外套外层及外套内层,称之为双层预应力结构。
内套:其内表面为圆柱形,并有若干螺旋状槽用于贮油,外表面为圆锥形;内套的一端加工成螺纹,用于和活塞的联接。
活塞:其内孔有螺纹与内套联接。
液压联轴器的内套内表面压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动与被动轴上,外套的内锥表面套在内套同一锥度的外表面上,利用注油孔向外套台阶活塞区内注油逐拉紧锥面,然后向内、外套之间油槽内注油;由于油槽两端有密封区不通油,随着油压的提高,外套膨胀,随后活塞区加压将外套向锥体大端移动,到达设计位移量后放掉高压油,外套紧压住内套,内套紧压住二根轴端。
实践证明以上形式的的联轴器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内外套摩擦面不经过任何表面处理,在高压摩擦时极易产生拉毛甚至咬死等现象,造成内、外套甚至整套联轴器报废。避免的方法是少量加油,以防止拉伤,咬死,结果是降低了传递扭矩。以上结构产品的摩擦系数和传递功率的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内套表面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经等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内套外表面,使其性能有极大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联轴器,包括从内向外吻合连接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外表面、外套内表面呈圆锥形,所述内套外表面是软氮化处理面,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合金氮碳化合物层、扩散层和基体层。
对液压联轴器内套进行软氮化处理,可实现内套的氮、碳共渗,从而改变了表面性能,其干摩擦系数可达到0.4-0.65,并具有高的抗咬性、抗擦伤性、抗疲劳性、耐腐蚀性。试验表明,由于对内套外表面进行了软氮化处理,解决了目前联轴器产品内套表面强度的缺陷,内外套之间不再会出现拉毛、咬死等现象,与轴的接触面不需要加任何润滑油,较大幅度地增大了传递扭矩。
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在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其过程、方法类似,效果也无明显差别,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
经等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内套表面第一层是8~20um合金氮碳化合物层,其金相组织为ε相,内部大部分为Fe3(N.C)成分,它彻底改变了原材料表面组织状态和成分,改变了内外套相对运动时摩擦阻力,不会产生粘咬拉毛。第二层是扩散层,主要是γ相(Fe4N)和N在α-Fe中的固溶体,其厚度在0.3~0.4mm,起过渡作用,使硬度不会突然由硬变软(软指基体),有支衬作用。第三层是基体。这样既改变了表面的成份又保证了材料的固有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套筒式液压联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液压联轴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法兰式液压联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液压联轴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套筒式液压联轴器,包括:
外套:其内表面12为圆锥形,外表面为圆柱形,并有螺旋状的油槽;其一端加工成台阶状,作为推动外套轴向移动的活塞区11;外套上有若干注油孔,其中一个用于向活塞区11注油产生轴向位移,其余的与外套内表面12油槽沟通用于径向扩张。
内套:其内表面13为圆柱形,并有若干螺旋状槽用于贮油,外表面14为圆锥形;内套的一端加工成螺纹,用于和活塞的联接。
活塞5:其内孔有螺纹与内套联接,设有密封环6。
外套、内套、活塞端部通过压环3、螺栓4与挡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鸿海龙船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鸿海龙船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扫描超声波显微镜自动对焦方法
- 下一篇:注塑机油缸活塞限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