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强制锁定彼此正交定向的两个元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6142.1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内洛·布里奥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塔尔西斯特姆公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04 | 分类号: | F16B7/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车文;张建涛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强制 锁定 彼此 正交 定向 两个 元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强制锁定彼此正交定向的两个元件的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如上所限定的装置,其中彼此正交定向的元件由具有四边形或多边形截面的金属管状体构成,所述金属管状体在至少两个面上通过同样由金属制成的“U”形带限制。所述管状体在至少两个相对的面上包括适当地彼此间隔开的多对成形的凹陷,其中制成在“U”形带上的相应的突起邻接于该凹陷中。
背景技术
用于制造模块化棚架的此类型的解决方案在本申请人的EP1,516,559中已知,其中所述管状体彼此正交地定向,且该解决方案中包括横向地插入到管状体的一个内的成形销以用于将带固定。所述销包括相对的圆锥形区域,所述圆锥形区域使得带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张紧,从而消除原来设置在管状体之一的孔和带的其中插入了销自身的孔之间的移动。因此获得了长时间精确和稳定的联接。
然而,已发现此类型的锁定不排除长时间后且由于应变而在管状体之间形成很小的间隙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横向方向上,在靠近联接销头部的圆锥形区域处,管状体在另一端的推力小于在相对的圆锥形区域内产生的推力,其中所述销安放在较大的表面上。在支承结构中,必须确保载荷稳定性的两个元件之间的此类型的紧固可能导致不平衡且引起麻烦的裂缝。
此外,在EP 1,516,559中描述的解决方案中,锁定销的底端拧入在带的每一个上制成的、由向外突出的颈圈形成的座内。作为结果,由多个彼此正交的管状体的联合而形成的结构意味着存在与带一样多的突出颈圈;这样的颈圈可形成对于处理该结构的人员而言危险的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以上所提到的缺点。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强制锁定彼此正交定向的两个元件的装置,其中所述元件是带有四边形或多边形截面的管状体并至少部分地通过“U”形带限制,所述管状体适合于获得长时间精确和稳定的、另外均匀分布的管状体的联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制锁定装置,所述强制锁定装置应允许将所述管状体彼此约束而不需要在管状体自身上和/或在部分地限制管状体的“U”形带上形成突出颈圈或任何类型的凸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用于强制锁定彼此正交定向的两个元件的装置,所述装置适合于确保长时间的高水平的阻力和可靠性,从而所述装置也容易且不昂贵地构造。
这些和其他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用于强制锁定彼此正交定向的两个元件的装置实现,所述装置特别地适合于稳定地连接和约束具有四边形或多边形截面的两个管状元件,该两个管状元件部分地由U形带限制,且所述管状元件在至少一个面上包括多对成形的凹陷,而所述带相应地设有互补地形成的多对突起,所述突起在所述带的相对的竖直且平行的分支的内端上突出而形成;所述装置基本上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带的所述分支之间延伸的衬套,所述衬套在一端处装配在颈圈上,所述颈圈沿所述分支的内端突出而形成,而所述衬套的相对端形成用于螺钉的入口,所述螺钉的端部接合在由颈圈限定的螺纹孔内,所述衬套从所述带的孔开始横向地在管状元件中的一个管状元件内延伸,该管状元件在两个相对的面上设有对准的孔。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强制锁定装置的构造和功能特征将从如下的详细描述中更好地被理解,其中参考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且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附图,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从彼此正交地定向的且通过本发明的强制锁定装置约束的管状体的两个部分的一端观察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示出了从使用本发明的强制锁定装置约束的管状体的所述部分的相对端观察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管状体的部分和相关的锁定装置的示意性分解视图;
图4示出了通过本发明的强制锁定装置彼此约束的所述部分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5示出了从相对于图4的相对侧观察的所述部分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1的彼此约束的管状体的所述部分的细节的示意性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所述附图,本发明的强制锁定装置应用于彼此正交定向且部分地通过“U”形带限制的两个金属管状元件,如在EP 1,516,559中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塔尔西斯特姆公开有限公司,未经迈塔尔西斯特姆公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醇及醇烃混合燃料火焰切割专用割嘴
- 下一篇:新型喷燃式生物质颗粒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