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肥及其自然荫式堆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26003.9 | 申请日: | 201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兆松 |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肥 及其 自然 堆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工业,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肥及其自然荫式堆肥方法,即有机肥利用植物萃取液进行低温、好氧发酵而制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农业废弃物(秸秆)及禽畜粪便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如秸秆的处理一般都在大田里火烧,造成空气污染,禽畜粪便未经发酵处理直接下地、下水对土壤及水原产生污染。
最有效的处理办法就是用来生产有机肥料。目前生产有机肥料的工艺较为落后,发酵时间长、产能低、质量差、成本高、投入大,并且产生恶臭。较为先进的是使用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解决生产过程中恶臭的问题,但其成效都不理想。因为人工培养的菌种进入大自然环境中,在发酵的过程里,因温度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不良,存活性低,时间也短,且容易变异。通常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PH值随之增高,微生物必须利用碳排除过多的氮,因此造成氮的流失,而产生臭味。而且在发酵过程中,真菌又会将有机质分解,造成有机质含量的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农业废弃物(秸秆)及禽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在堆肥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提高有机肥料的质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肥及其自然荫式堆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自然荫式堆肥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有机肥自然荫式堆肥方法,包括将植物萃取液制备成的养护液加到含母肥的堆肥原料中,使堆肥原料发酵。
其中,所述植物萃取液按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萃取浓缩:将马齿苋、墨旱莲、鬼针草、苜蓿、菊花、葡萄和菠菜的鲜品全草分别切细段或压碎破烂,1公斤或干品1/4公斤分别用8-15公斤活化水加温煎煮浓缩成5公斤液体,煎煮时间4-7小时;
(2)酵化反应处理:将步骤(1)中所述马齿苋、墨旱莲、鬼针草、苜蓿、菊花、葡萄和菠菜的5公斤浓缩萃取液分别装入陶瓷罐中,添加辅助原料后将罐封闭60-90天。
(3)拮抗稳定处理:将步骤(2)中的马齿苋、墨旱莲、鬼针草、苜蓿、菊花、葡萄和菠菜酵化后的液体分别去除沉淀物并取液体2-3公斤,每种液体分别作相互拮抗稳定处理60-90天;
(4)离心:把植物浓缩萃取液拮抗稳定后每组取其上液1-2公斤,再用离心方法多次离心,每组取其上液约0.5-1公斤混合调配。
所述养护液按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1600cc上述植物萃取液加入875公升的基础水中静化1-5小时。而基础水是由上述植物萃取液与活性小分子水融合而成。
所述母肥按如下方法制得:将猪的排泄物作为原料,对其喷洒肥料养护液,进行堆置翻搅处理;该猪是用植物萃取液调配后的液体喂养的。
所述肥料护液按如下方法制得:取不同组合的三组植物萃取液加入410公升的基础水,通过水处理设备循环8-24小时后分装成为肥料制成水,每7公升肥料制成水加入193公升基础水静置1小时后即成肥料养护液。所述基础水由所述植物萃取液与活性小分子水融合而成。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有机肥。
本发明的有机肥自然荫式堆肥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无臭味、零排放、零污染堆肥:解决了传统有机肥料厂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恶臭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用低温、好氧发酵达到无臭味、零排放、零污染效果。
2、节省成本:其生产场地、工具及流程简单,其投入比现行的有机肥料厂投入成本低。
3、生产效率高:传统有机肥料厂完成其发酵生产过程需要90天,使用自然荫式堆肥技术,以21天完成整个堆肥发酵过程,大大提高有机肥料的产能。
4、解决发酵过程的瓶颈:利用人工培养的微生物来发酵,解决恶臭和腐熟堆肥物,因温度变化、微生物存活性低、时间短、容易变异、整个过程达不到低温、好氧发酵,并使肥料的有机质含量降低,且成品有二次发酵产生,以自然荫式堆肥的方法能解决这一技术瓶颈。
5、农业废弃物(秸秆)及禽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以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有机肥的填充料处理,对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例如:分解及排除重金属、粪便中的有害虫卵、药物残留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兆松,未经杨兆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0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防尘的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 下一篇:防治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