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导管与接头总成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25854.1 | 申请日: | 201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蔡德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德仁 |
| 主分类号: | F16L33/30 | 分类号: | F16L33/30;F16L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1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接头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液体的软导管与接头总成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用于输送液体的软导管,其管腔内截面和外截面都呈圆形。这类软导管在使用中具有如下缺陷:由于其采用较软的材料制成的,极易被压扁、扭曲或弯折,因此,管腔截面面积会不断减小直至为零,从而减小流量甚至阻断液体流动,影响正常使用。
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较常用的方式是在软导管外套上保护套,所用的保护套需另外制造,生产成本较高,且会因保护套损坏而导致软导管过早报废。
因此,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软导管与接头总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结构改良的软导管与接头总成,该软导管在受到挤压、扭曲或弯折时,管腔内液体仍可正常流通,且相应的接头的连接强度更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软导管与接头总成,其包括一软导管以及一接头,所述软导管的内壁形成一个主流道腔与若干个辅助流道腔,且主流道腔与辅助流道腔相互贯通;所述接头与软导管的内壁配合,且该接头的截面形状与软导管的内壁截面形状相同,于所述接头上设有若干凸肋,所述凸肋收容于辅助流道腔内。
本发明的软导管与接头总成还可设置为:所述辅助流道腔的数目为6个,所述凸肋的条数为6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软导管与接头总成的软导管在受到挤压、扭曲或弯折产生应力形变时,只有主流道腔或部分辅助流道腔的截面面积减小,其它辅助流道内的截面面积变化较小,液体仍可正常流通,因此,不需要另制软管保护套,既保证了软管的使用性能,又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软导管的辅助流道腔与接头的凸肋配合大大提高了接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软导管与接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软导管与接头配合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软导管与接头总成,其包括一软导管1以及一接头2。所述软导管1的内壁形成一个主流道腔10与若干个辅助流道腔12,且主流道腔11与辅助流道腔12相互贯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流道腔12的数目具体为6个。所述接头2与软导管1的内壁配合,且该接头2的截面形状与软导管1的内壁截面形状相同。于所述接头2上进一步设有若干凸肋21,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肋21的数目具体为6条。所述凸肋21收容于辅助流道腔12内(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
本发明的软导管与接头总成的软导管1在受到挤压、扭曲或弯折产生应力形变时,只有主流道腔11或部分辅助流道腔12的截面面积减小,其它辅助流道12内的截面面积变化较小,液体仍可正常流通,因此,不需要另制软管保护套,既保证了软导管1的使用性能,又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软导管1的辅助流道腔12与接头2的凸肋21配合大大提高了接头的连接强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德仁,未经蔡德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