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与其光源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5818.5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6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与其 光源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与其光源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与其光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具有诸如寿命长、体积小、高抗震性、低热产生及低功率消耗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用及各种设备中的指示器或光源。近年来,发光二极管已朝多色彩及高亮度发展,因此其应用领域已扩展至大型户外看板、交通信号灯及相关领域。在未来,发光二极管甚至可能成为兼具省电及环保功能的主要照明光源。
一般来说,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大多都是先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或电流,之后再利用稳定的直流电压或电流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亮度。换而言之,现有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大多内嵌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converter),或者是必须搭配一变压器,才能通过交流电来予以控制。然而,上述控制电路的线路会过于复杂,并且增加应用于大电压范围时的成本。此外,也可利用串联电阻的方式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亮度,但此种控制方式的能效太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控制电路,利用电流采集单元同时操控多个切换单元的状态,以此降低控制线路的复杂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利用光源控制电路来提升电路的整体效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控制电路,用以控制串接的N个发光二极管,N为正整数,且光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流供应单元、电流采集单元以及N个切换单元。电流供应单元提供N个参考电流。电流采集单元提供一采集电流,并依据控制电压的电平而调整采集电流的大小。N个切换单元各自具有一传输路径与一电流路径,其中第i个切换单元通过其所具有的传输路径与第i个发光二极管相互并联,并通过其所具有的电流路径与其余的切换单元相互串接。此外,第i个切换单元依据采集电流的大小,导通其所具有的电流路径或是传输路径,以将第i个参考电流传送至电流采集单元或是致使第i个发光二极管无法产生光源,i为整数且1≤i≤N。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N个切换单元所具有的这些传输路径会随着采集电流的增加而依序被关闭,以致使这些发光二极管逐一产生光源。此外,上述的N个切换单元所具有的这些电流路径会随着采集电流的增加而依序被导通,以致使上述N个参考电流逐一被导向至电流采集单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i个切换单元包括第一N型晶体管、第一压降器、第二N型晶体管、以及第二压降器。第一N型晶体管的漏极端电性连接第i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端,第一N型晶体管的源极端电性连接第i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第一N型晶体管的栅极端电性连接电流供应单元,并接收第i个参考电流。第一压降器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N型晶体管的栅极端,且第一压降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N型晶体管的源极端。
再者,第二N型晶体管的漏极端电性连接第一N型晶体管的栅极端,第二N型晶体管的栅极端电性连接第一N型晶体管的源极端。第二压降器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N型晶体管的栅极端,第二压降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N型晶体管的源极端。此外,第i个切换单元通过第一N型晶体管的栅极端以及第二N型晶体管的源极端来与其余的切换单元相互串接。
从另一观点来看,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N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与上述的光源控制电路,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N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相互串接在一电源电压与一接地端之间。此外,光源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所述N个第一发光二极管。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光源控制电路是利用电流采集单元同时操控多个切换单元的状态。由此,随着电流采集单元所提供的采集电流的增加,所述多个切换单元将依序进行切换,进而致使多个发光二极管逐一产生光源。如此一来,本发明除了可以降低控制线路的复杂度,并同时兼顾电路的整体效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A~图2D分别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压降器的电路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照明装置; 100:光源控制电路;
110:电流供应单元; 120:电流采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8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