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合金斗齿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5640.4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6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兴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上杭华丰工贸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2C38/38;E02F9/28;C21D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国兴 |
地址: | 3642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合金斗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斗齿属挖堀机零配件,一般装在挖堀机铲斗前端,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电力、建材、水泥、机械等行业,直接与矿石、砂土、岩石等物料接触,在接触物料时,既承受冲击作用,又承受弯曲作用。工作过程中,斗齿尖部受到较大的冲击滑动磨粒磨损,尖部表面常出现各式犁沟、变形,造成表面磨损。国内的大型挖堀机多用进口材质20CrNi2Mo,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公开了这样一种斗齿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铁、碳、硅、锰和磷多种元素,然后将铸好的斗齿为入水中进行淬火处理,该斗齿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硬度,但由于其中锰的含量较高,因此,其成本较高、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能耗小的低合金斗齿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低合金斗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铁投入到感应电炉中熔炼成铁水,然后在出铁水去渣后将下列各组分(重量%)碳3.3~3.7,硅0.4~0.7,锰5~7,磷<0.07,铬0.6~0.9,钒0.15~0.3,投入到铁水中并进行浇注成斗齿,再将已成铸态的斗齿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充分的消除铸态组织。
所述铸态斗齿温度为950~980℃。
所述水的温度为30~35℃。
在铁水浇铸前5~8分钟加入锰、铬、钒元素。
由于在诸多元素中,铬、钒和碳氮化合物有强烈的形核作用,本发明将铬、钒共同加入,明显提高了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及原始硬度,经实测表明,低合金斗齿的冲击韧性>55J/cm2,硬度(HRC)38~45。为防止锰、铬、钒元素被烧损,需在铁水浇铸前5~8分钟加入。又由于锰的含量较少,所以成本也较低;同时,由于斗齿在铸态时还有950~980℃的温度,充分利用此温度进行水淬,从而省去了传统热处理所需的加热设备,因此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节约了大量能源,缩短了生产周期和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先将铁投入到感应电炉中熔炼成铁水,然后在出铁水去渣后将下列各组分碳3.3%,硅0.7%,锰5%,磷0.06%,铬0.9%,钒0.15%,加入到铁水中并进行浇注成斗齿,再将已成铸态的斗齿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充分的消除铸态组织,所述铸态斗齿温度为951℃,所述水的温度为30℃;在铁水浇铸前5分钟加入锰、铬、钒元素。
实施例2:先将铁投入到感应电炉中熔炼成铁水,然后在出铁水去渣后将下列各组分碳3.7%,硅0.4%,锰7%,磷0.07%,铬0.6%,钒0.3%,加入到铁水中并进行浇注成斗齿,再将已成铸态的斗齿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充分的消除铸态组织,所述铸态斗齿温度为980℃,所述水的温度为35℃;在铁水浇铸前6分钟加入锰、铬、钒元素。
实施例3:先将铁投入到感应电炉中熔炼成铁水,然后在出铁水去渣后将下列各组分碳3.6%,硅0.5%,锰6%,磷0.05%,铬0.8%,钒0.2%,加入到铁水中并进行浇注成斗齿,再将已成铸态的斗齿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充分的消除铸态组织,所述铸态斗齿温度为970℃,所述水的温度为34℃;在铁水浇铸前7分钟加入锰、铬、钒元素。
实施例4:先将铁投入到感应电炉中熔炼成铁水,然后在出铁水去渣后将下列各组分碳3.5%,硅0.6%,锰5.5%,磷0.04%,铬0.7%,钒0.25%,加入到铁水中并进行浇注成斗齿,再将已成铸态的斗齿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充分的消除铸态组织,所述铸态斗齿温度为960℃,所述水的温度为33℃;在铁水浇铸前8分钟加入锰、铬、钒元素。
实施例5:先将铁投入到感应电炉中熔炼成铁水,然后在出铁水去渣后将下列各组分碳3.4%,硅0.6%,锰6.5%,磷0.03%,铬0.6%,钒0.2%,加入到铁水中并进行浇注成斗齿,再将已成铸态的斗齿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充分的消除铸态组织,所述铸态斗齿温度为955℃,所述水的温度为32℃;在铁水浇铸前5分钟加入锰、铬、钒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上杭华丰工贸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上杭华丰工贸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