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植物分根试验的组合式水培装置及用该装置进行水培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25628.3 | 申请日: | 2010-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6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权;徐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植物 试验 组合式 水培 装置 进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植物分根试验的组合式水培装置及用该装置进行水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培方法是植物营养学和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营养液中的养分组成清楚,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随时调整营养液的组成。因此在析因试验中因果关系比较明确,如现在已知的大多数必需营养元素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但是在研究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或自然现象时,常规的水培法就不能满足需要。如植物生长的介质一土壤是一个异质、复杂的多相体系,其中的水分、养分、微生物、植物根系和信号物质等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根系所接触到的水分、养分和各种环境信号不完全一样,而在单一的溶液培养中不存在这种差异。为了满足不同根系的不同需求,研究时就需要分根,将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根系放在不同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研究。如在研究根系水肥吸收效率时,部分根系的充分吸收能否满足整个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生长需求;部分根区受到水分胁迫产生的根源信号能否调节地上部的气孔开闭及蒸腾作用等;在自然界,植物间的养分及信号能否通过根系相互转移等问题都需要对同一植株的不同根系采取不同的处理。分根试验为这些问题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986年4月11日公开的新西兰发明专利:NZ 203051(A)公开了一种分根培养装置,它包括一个W型装置,通过吸水性薄膜将植物根系平均分到两个水槽内实现分根培养。2009年3月6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CN 101502219(A)公开了一种分根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它主要包括PVC培养钵、固苗夹、防尘盖和通气泵等。
上述装置结构笨重,制作过程复杂,不可拆装,隔板高度不能调整,培养容器不易清洗,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另外,不能在同一装置同时固定多株植物,难于进行大批量实验材料的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植物分根试验的组合式水培装置及用该装置进行水培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植物分根试验的组合式水培装置,包括一个盛装培养液的培养钵,其特殊之处是:该培养钵的腔室中心处设置有竖向安装的用于将该腔室分成两部分的隔板;该培养钵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板和遮光板;
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第一分板设置有用于卡紧培养钵的第一固定卡槽和第二固定卡槽以及用于卡紧遮光板的第一横向卡槽;第一分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咬合齿;
第二分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卡紧培养钵的第三固定卡槽和第四固定卡槽以及用于卡紧遮光板的第二横向卡槽;第二分板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咬合齿相咬合的第二咬合齿;
所述遮光板沿径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横向卡槽和第二横向卡槽卡合的卡槽;
所述遮光板上设有两个通气圆孔,分别对应于培养钵腔室的两个部分。
上述培养钵的腔室内壁、固定板和隔板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不透光且不透水的塑料袋。
上述通气圆孔的直径为1cm。
一种使用上述的水培装置进行水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水培法事先准备好预培养7天的植物幼苗;
步骤二:对所述水培装置进行两腔室间漏水试验;
步骤三:按试验要求配置好营养液;
步骤四:在所述水培装置的两腔室形成的营养液室中分别加入供试营养液并移栽植物,用固定板固定好植物,使植物根系均匀分在两个腔室内或根据试验需要分配在隔板两侧营养液室中的植物根系的根数;
步骤五:将遮光板嵌入固定板的第一横向卡槽和第二横向卡槽内,并在固定板边缘处塞入两团脱脂棉防止植物颈部损伤;
步骤六:按试验要求进行培养。
上述步骤一中的植物幼苗为苗龄是两叶一心的禾本科植物幼苗。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拆卸,易清洗;可重复使用;可以根据试验材料根系状况更换使用不同高度的隔板;每个培养钵可以固定1-20株幼苗,适合需要多重复试验的要求,减轻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水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遮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耦合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超薄型耐火竹材胶合板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