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单磺酰基二胺水相制备磺酰基环硫脲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25584.4 | 申请日: | 201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宁;马晓思;万国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B45/00 | 分类号: | C07B45/00;C07D233/42;C07D239/10;C07D235/2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王小静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磺酰基二胺水相 制备 磺酰基环 硫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单磺酰基二胺水相制备磺酰基环硫脲的方法,属于磺酰基环硫脲类化合物的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磺酰基环硫脲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用途。例如美国专利US 2005038076报道化合物1可用作抗溃疡药物的前体:
世界专利WO 2008036201报道化合物2有更好的效果。
美国专利US 20090163545报道某些含磺酰基环硫脲结构的化合物可以增长真核机体的寿命,在此基础上可开发出保健或延长寿命的药物。据报道具有下列结构的化合物3及类似物对HIV-1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参见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10,18(4),1702-1710)。
磺酰基环硫脲类化合物的另外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由其经过双氧水等廉价的氧化剂氧化,可以很方便地制备磺酰基环脲类化合物。磺酰基环脲类化合物具有很多令人感兴趣的生物活性,世界专利WO 2009078992报道化合物4作为p38激酶导致的炎症及其它症状的预防和治疗:
下面两类化合物(5、6)分别具有抗有丝分裂、降血糖活性(参见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4,14(24),6075-6078和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B,2002,57(3),349-354):
现有的由单磺酰基二胺制备磺酰基环硫脲的方法,是采用磺酰基二胺与硫代光气或与硫代碳酰二咪唑反应制取。该方法所用的硫代光气毒性高(参见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10,18(4),1702-1710),所用的硫代碳酰二咪唑价格较高(参见US 2005038076),反应需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且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单磺酰基二胺水相制备磺酰基环硫脲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原料低毒、价廉,制备过程环保,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由单磺酰基二胺水相制备磺酰基环硫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按单磺酰基二胺与二硫化碳摩尔比为1∶(1~1.2),按单磺酰基二胺与碱摩尔比为1∶(1~2),按单磺酰基二胺与碳酸盐摩尔比为1∶(4~8),将单磺酰基二胺与二硫化碳,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和碳酸钾之中的一种加入温度10~30℃水中,搅拌反应12~24小时制得化合物,化合物再经过滤、水洗得到磺酰基环硫脲,其反应式如下:
式中:
R为碳原子数为1~18的烷基、烯基或炔基、或苯基、或萘基;
R1为烃基、卤原子、烃氧基、酯基、酰胺基、硝基、二烃基氨基或磺酰基,但不为杯芳烃;
n为2,3----18;
单磺酰基二胺中的二胺为直链端位二胺,或为在碳链上有支链或取代基的二胺,或两个氨基连在芳环或脂环上的二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单磺酰基二胺与二硫化碳反应制备磺酰基环硫脲,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诸多缺点,可避免使用硫代光气或硫代碳酰二咪唑,大大简化了磺酰基环硫脲的制备工艺。反应以水为介质,室温下即能进行,能合成结构多变的磺酰基环硫脲,方法简便,无需加热,无需有机溶剂,单磺酰基二胺由磺酰氯与二胺制备,原料简便易得,是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一种较为环境友好的新方法。
本发明实质性特点可从下述实施例中得以体现,但这些实施例仅作为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甲苯磺酰基亚乙基环硫脲(或1-(4-甲基苯磺酰基)四氢咪唑-2-硫酮)的制备:
将6.0g(0.1mol)乙二胺和25mL二氯甲烷加入到100mL四口瓶中,开启电磁搅拌,缓慢向烧瓶中滴加1.91g(0.01mol)对甲苯磺酰氯溶于25mL二氯甲烷的溶液,滴完后,再搅拌15分钟。用25mL×2蒸馏水洗涤反应液,然后旋转蒸发除掉溶剂。用水重结晶,得到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白色晶体,共1.53g,产率71%,熔点122~124℃(文献值:123~1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5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