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燥果实点心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5084.0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7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友国正明;友国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和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蔡晓菡;高旭轶 |
地址: | 日本国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 果实 点心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干燥果实加压成型而制造的干燥果实点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葡萄干、杏等为原料的干水果,直接食用或与以麦、糙米、玉米等为原料的谷类食物混合作为格兰诺拉麦片(granola)来食用。近年来,还开发了将格兰诺拉麦片成型为棒状的格兰诺拉麦片棒等。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玉米片中混合蔓越橘干或葡萄干等,加入粘结糖浆并进行加热成型来制造成型食品(格兰诺拉麦片棒)的方法。
0017]段所述,向加热的粘结糖浆中添加干燥果实、谷类食品等形成棒坯,将其用成型机挤出压延。专利文献1的方法由于伴随有加热,存在水果的香味丧失的问题。
此外,如表1等所记载,由于若不至少添加25~30%的粘结糖浆则不能成型,干燥果实变得过甜,因此难以利用干燥果实本身的香味。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过去开发了利用干燥柿子的香味的点心(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的制造方法为用瓦楞片包入柿子并进行加压来制造干燥柿子点心的制造方法。从可以制造充分利用干燥柿子的香味的干燥柿子点心方面考虑,专利文献2的制造方法优异,但是食用时干燥柿子点心易松散,在食用容易性方面存在问题,此外也不适合大量生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785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6-2995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干燥果实作为主要原料,食用时果实片不会松散的使用干燥果实有效地制造点心的方法。
通过一种干燥果实点心的制造方法解决了上述课题,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将干燥果实放入到成型模具中定形为棒状的预成型步骤,和将成型为棒状的干燥果实放入到成型模具中、通过加压使干燥果实之间粘结的正式成型步骤,通过预成型步骤和正式成型步骤的两阶段成型,将干燥果实成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预成型步骤和正式成型步骤的两阶段成型,将干燥果实成型。本发明的预成型步骤指的是,向预成型模具中装填干燥果实,从预成型模具之上用手或刮刀挤压,使干燥果实之间粘结,制成棒状的步骤。另一方面,正式成型步骤指的是,将在预成型步骤中粘结成棒状的干燥果实放入到正式成型模具中,通过利用油压的加压机或重物,使放入到正式成型模具中的干燥果实牢固地粘结的步骤。其中所称的牢固地粘结指的是,具有食用时即使咬点心也不会松散的程度的粘结力的状态。
向模具中装填干燥果实时若存在装偏则最终产品存在空心,因此在成型步骤中必须将干燥果实无间隙地排列到成型模具中。由于操作成型模具需要技巧,且无间隙地排列干燥果实需要熟练,以往操作无论如何也会费功夫。本发明通过将成型步骤分为两阶段,即使不是熟练人员也可以切实地将干燥果实排列到成型模具中。此外,根据本发明,容易目视确认预成型步骤后干燥果实是否存在空心,因此品质管理也非常容易。
通过两阶段成型而成型的干燥果实可以直接包到包装纸中形成产品,或切成易食用的尺寸之后包到包装纸中形成产品。后者的情况下,进行了切割的部位(切断面)粘贴到包装纸上,或切割部分干燥、氧化而导致风味劣化。因此,优选对成型后的干燥果实进行涂布海藻糖与糯米纸混合而成的粉末的后处理步骤。
若为无种子的干燥果实,则不一定必须切开果实。但是,切开果实使果肉露出会使果实片相互的粘结力提高所以优选。此外,不切开果实时,在正式成型步骤时,果实意想不到地破裂,有可能损害产品的外观,因此优选干燥果实在预成型步骤之前预先切开。在进行预成型步骤时,若配置成果皮与预成型模具抵接(果皮成为外侧)来定形为棒状,则果肉不会粘附在预成型模具和正式成型模具上,是卫生的,此外产品的外观也美观。
预成型步骤中使用的预成型模具优选使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凹槽的俯视长方形的成型模具。若在这种形状的预成型模具中满满地盛上干燥果实,使全身力量用手挤压干燥果实,则可以简便地使干燥果实粘结成棒状。预成型模具的凹槽的截面为圆形,这样容易无间隙地排列干燥果实,因而优选。例如,产品的截面为四方形时,必然地,正式成型模具的截面也必须为四方形。此时,难以在正式成型模具的角部适当地配置干燥果实,成型步骤中费工夫,因此特别优选使用截面圆形的预成型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和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国和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听力测试方法
- 下一篇:发光元件封装用基板及发光元件封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