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转子系统加载测试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3674.X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琦;于贺春;熊伟;王海涛;关广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3/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转子 系统 加载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的加载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轴承-转子系统加载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转子-轴承系统是旋转机械的核心部件,其动、静态负荷下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性等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转,否则将引起系统超载、剧烈振动等现象,严重将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动、静态加载测试与监测,可为机组安全运行和故障诊断提供指导,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加载测试方法是在转子静态下进行接触式加载如:弹簧加载、气缸加载等,对轴承-转子系统的瞬态,尤其是启、停状态不能进行动态测试,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速机械性能测试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静态承载测试,加载困难,加载不连续。
2、无载情况下的动态研究偏离实际工况,不利于充分研究轴承-转子系统的工作特性。
3、采用传统的轮盘加载容易破坏转子的动平衡性,容易发生碰撞摩擦。同时轮盘加载,加载范围单一。
4、传统的接触式加载,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不利于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提出一种可以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实现动态加载、连续加载、安全加载的轴承-转子系统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承-转子系统加载测试装置,包括静压气体轴承、浮动接头、压力传感器、气缸、加载支架、方向控制阀、压力调节阀A和压力调节阀B,所述的静压气体轴承的上部与浮动接头的下部连接,所述的浮动接头的上部与压力传感器的下部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的上部与气缸连接;所述的气缸固定在加载支架上,所述的气缸与方向控制阀通过气管和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的方向控制阀通过压力调节阀A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的静压气体轴承通过压力调节阀B与进气管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静压气体轴承和浮动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浮动接头与压力传感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气缸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气缸和加载支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静压气体轴承是部分圆弧形静压气体轴承。
一种轴承-转子系统加载测试装置的加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压力调节阀A将压缩气体输送到静压气体轴承上,使其与测试转子之间形成气膜;同时通过压力调节阀B将压缩气体输送到方向控制阀,通过方向控制阀使气缸的气缸杆向下伸出,使静压气体轴承接近测试转子,并在静压气体轴承和测试转子间形成气膜力;当气膜力与气缸杆加载力平衡时,气缸杆停止运动,此时气缸杆的加载力被传到测试转子上;
B、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出加载力的大小。
本发明所述的压力调节阀A可调节气缸杆加载力的大小,压力调节阀B可调节测试转子与静压气体轴承间的气膜间隙。
与现有实验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使静压气体轴承和测试转子之间形成气膜,实现了非接触加载,可以在转子静态或高速运转时对其加载,加载安全,加载力的大小调节方便。
2、由于本发明在加载过程中,采用非接触的加载方法,因此加载时不会影响转子的动平衡特性,可以在静态、高速、超高速下进行加载。
3、由于本发明采用气缸加载,通过调节气缸的供气压力可以针对不同偏心率状态下轴承-转子系统的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现高速下无级调节加载力的大小的目的。
4、由于本发明采用气缸加载,气体的可压缩性,为气缸杆及加载轴承的运动提供了一定空间,因此转子跳动时,加载轴承也会相对运动,使测试过程更接近实际工况。
5、由于本发明采用浮动接头连接,浮动接头具有一定角度的偏摆范围,因此当转子发生振动时,受气膜匀化效应的影响,静压气体轴承也会随着转子偏摆,而不会与转子发生碰撞,保证实验系统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6、由于本发明加有压力传感器,因而可以测试出静态、旋转两种状态下轴承-转子系统的承载特性,为合理设计优化系统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仅有附图1张,其中:
图1是轴承-转子系统气辅加载装置示意图。
图中:1、测试转子,2、加载支架,3、静压气体轴承,4、浮动接头,5、压力传感器,6、气缸,7、方向控制阀,8、压力调节阀A,9、压力调节阀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