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槽多仕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3604.4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施军达;张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军达 |
主分类号: | A47J37/08 | 分类号: | A47J37/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420 浙江省余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槽多仕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烘烤食物的电热炊具,具体地说是用于烘烤面包的双槽多仕炉。
背景技术
多仕炉作为小家电已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普遍使用,普通的多仕炉一般设计为可控制加热的腔体数量,而无法自动控制加热时间。如专利名称:一种双槽多仕炉加热电路,专利号:200920129147.5公开了一种双槽多仕炉的加热电路。该双槽多仕炉加热电路,有两个加热槽,可同时对两个面包片进行加热,也可以只选用其中的一个加热槽进行加热,设计包括串联连接的两组发热丝,两组发热丝之间串联连接有附加发热丝,附加发热丝与第一组发热丝的公共端与双掷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二组发热丝的接线端与双掷开关的另一端连接,附加发热丝与第二组发热丝的公共端与双掷开关的公共端连接。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这种双槽多仕炉无法控制烘烤时间,使用时诸多不便,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可控制烘烤时间的双槽多仕炉。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槽多仕炉,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加热腔体以及设置在加热腔体内的加热网架;加热组件对应设置有一个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上,并与加热组件电连接;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一个控制加热时间的旋钮开关和一个控制加热开关的按钮开关。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壳体组件包括带有四侧边的外壳、制有两个长条形开口的面板和用于密封外壳底部的底座。
上述外壳的前表面为凹形面,在凹形面的下部制有弧面凸起部,所述凹形面上制有竖直的长条形凹槽,所述弧面凸起部上制有圆形通孔。
上述按钮开关滑动设置于凹形面上,并通过沿长条形凹槽滑动的按钮推杆与滑块相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杆上,在导向杆上套设有与滑块相连接的复位弹簧,在滑块下方固定有电路板底座,电路板底座上固定有吸力线圈和两个弹性触片。
上述旋钮开关穿过通孔与壳体组件内的旋钮座转动配合,在旋钮座上固定有与旋钮开关相连接的电位器。
上述加热组件包括四个并排间隔设置在外壳内的加热网架,以及前板、后板、底板、侧板、绕线云母片和压线云母片;所述侧板上制有通孔,两侧制有凸缘,所述前板和后板两侧制有凸缘,四边制有通孔,所述绕线云母片上制有通孔,四边制有凸缘,所述加热网架四边制有凸缘,上述底座上制有固定凹槽和固定柱,加热网架通过凸缘插接固定在绕线云母片的通孔内,绕线云母片通过凸缘穿过侧板的通孔,插接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凹槽内,压线云母片通过长接铁片插接固定在绕线云母片上,侧板通过凸缘与前板和后板的通孔插接配合,前板和后板通过通孔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柱上,底板通过底板轴固定在底座的固定凹槽。
上述前板和后板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槽,在每个加热腔体内设置有沿滑槽上下滑动的托架,所述托架与滑块相连接,并且两端分别与前板和后板的滑槽滑动配合。
上述的加热网架与导线电连接,导线设置在纤维套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双槽多仕炉通过控制组件中的旋转开关控制加热时间,通过按钮开关控制加热组件加热面包,并在控制时间到达时,可自动弹开电源关闭加热,通过控制组件中的电位器控制烘烤过程中的电压。控制组件的旋钮开关转动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弧面凸起部上,按钮开关滑动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凹形面上,加热组件中的加热腔体由四块加热网架与相应地前板和后板插接组成,具有结构新颖、安装简单、操作方便、自动控制烘烤时间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1的分解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军达,未经施军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