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I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3254.1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3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茅旭凌;赵波;徐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县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id 控制器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ID控制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合多种PID控制算法的PI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是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偏差值,将偏差值的比例、积分和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现有的PID控制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于积分来说,在普通的PID数字控制器中引入积分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静差,提高精度;但在过程的启动、结束、或大幅增减设定值时,短时间内造成很大的偏差,造成PID运算的积分积累,导致积分饱和,引起系统较大的超调,甚至引起系统的振荡。对于微分来说,微分对干扰特别敏感,给定值频繁升降引起系统振荡,动态特性较差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将多种PID控制算法有效结合在一起的PID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I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PID控制器根据设定值与实际值构成偏差值,将偏差值经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后通过线性组合构成输出值,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差值经比例运算得到比例部分输出值UP;偏差值进行变速积分运算,再经过梯形积分运算得到积分部分输出值UI;偏差值进行不完全微分运算,即在微分运算中增加一个一阶惯性环节,得到微分部分输出值UD,从而得到PID的输出值U=UP+UI+UD;
然后对PID的输出值U进行输出限幅运算,最后进行输出速率限定运算,限定单位时间内的PID的输出值的变化幅度。
变速积分运算时,偏差值与变速积分的设定值进行比较,主要通过改变积分系数Ki,使其与偏差大小相对应:偏差越大,积分越慢;偏差越小,积分越快。变速积分的作用主要在保持积分作用的同时,减小了超调量,避免输出值长时间停留在饱和区。
梯形积分相对比矩形积分而言,积分项的计算更加精确,采用梯形积分运算可以减小积分项的误差。
输出限幅运算时,PID的输出值U与输出限幅运算的设定值进行比较,若输出值U超过输出限幅运算的设定值,那么输出值U即为输出限幅运算的设定值,若没超出输出限幅运算的设定值,那么输出值U不需改变。限幅输出是控制PID的输出值,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控制动作过大。
输出速率限定(即限速)是对PID输出值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值的限定,消除由于频繁动作所引起的振荡。
不完全微分运算是在微分环节上加一个一阶惯性环节,即加低通滤波器,其作用主要是克服一般微分运算的缺点,一般的微分运算有如下缺点:(1)微分项的输出仅在第一个周期起激励作用,对于时间常数较大的系统,其调节作用很小,不能达到超前控制误差的目的;(2)UD的幅值KD一般比较大,容易造成计算机中数据溢出;此外UD过大、过快的变化,对执行机构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发明将梯形积分、变速积分、输出限幅、输出速率限定、不完全微分等PID控制算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以下优点:在保持积分消除静态误差和提高精度作用的同时,减少了超调量;避免输出值长时间停留在饱和区,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一定程度地消除了外部干扰,以及消除由于频繁动作所引起的振荡。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PID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变速积分系数与偏差绝对值的关系图。
图中,r(t)表示设定值,c(t)表示实际值,e(t)表示偏差值,u(t)表示输出值。
具体实施方式
假设PID控制器的设定值为r(t),实际值c(t),那么偏差值e(t)即为r(t)-c(t),下面对偏差值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
1)对偏差值e(t)进行比例运算得到比例部分输出值UP,计算公式为:UP=e(t)×Kp,式中Kp表示比例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县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县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