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23146.4 | 申请日: | 201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张拉群锚 单孔 限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钢筋砼进行预应力张拉时所使用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无论是单孔锚还是群锚,在发生滑丝或补张时,均需采用单孔限位板和退锚器。
现有技术中,单孔限位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限位板本体1a由圆柱体沿其轴向方向对称切掉一部分形成,沿轴线设置钢绞线穿孔2a,一端面设有一对称的弧形支撑块3a,两个弧形支撑块3a与端面形成内凹限位槽4a。
使用该单孔限位板进行钢筋砼结构预应力张拉时,安装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钢绞线5a穿过锚板6a,采用三个夹片7a夹在钢绞线5a上,并将夹片7a从锚板6a的锚孔8a的大口径端插入锚孔8a内。由于夹片7a的外圆和锚孔8a的内孔为相配合使用的锥形结构,钢绞线5a向锚孔8a的大口径端移动实现预应力张拉,钢绞线5a向锚孔8a的小口径端移动时夹片7a将钢绞线5a卡紧。施加预应力张拉是通过千斤顶实现的,为了使千斤顶的活塞能压在锚板6a上,同时也为了防止夹片7a从锚孔8a退出,因此必须在夹片7a的外侧与千斤顶的活塞之间安装单孔限位板。将穿出的钢绞线5a穿过限位板本体1a上的钢绞线穿孔2a,夹片7a与内凹限位槽4a相对,并被限位在内凹限位槽4a内,再将钢绞线5a穿过千斤顶的活塞而与千斤顶连接,启动千斤顶对钢筋砼进行预应力张拉。
上述结构的单孔限位板在使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千斤顶对钢筋砼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单孔限位板的两个弧形支撑块3a分别压在相邻两个锚孔8a内已锚固的夹片7a上,单孔限位板只能通过夹片7a施压在锚板6a上,而不能直接施压在锚板6a上,导致单孔限位板工装不到位,两个对称的弧形支撑块3a受力不均,易引发安全事故;二、单孔限位板通过夹片7a传力时,夹片7a的硬度远大于单孔限位板的硬度,导致与相邻的夹片7a挤压的两个弧形支撑块3a常被压缺,损坏严重,造成单孔限位板更换率高,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时可避免与相邻已锚固的夹片接触,直接施压在锚板上,且工装到位,受力均匀,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的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
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沿轴线设置钢绞线穿孔,在所述限位板本体的一端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六个支撑块,所述相邻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夹片槽。
进一步,所述夹片槽为内凹弧形槽,所述内凹弧形槽的圆弧面所在的圆心线与限位板本体的轴线平行,且圆心线与限位板本体的轴线距离小于32.5mm,所述内凹弧形槽的圆弧半径大于15mm。
进一步,所述六个支撑块在所述限位板本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为9~12mm。
进一步,所述六个支撑块围成的内圆直径大于30mm,且小于3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在限位板本体的端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六个支撑块,相邻两个支撑块之间的外侧形成夹片槽,安装时,使夹片槽与相邻锚孔内已锚固的夹片相对应,避免与相邻锚孔内的夹片发生干扰,六个支撑块能完全支撑在锚板上并对锚板直接施压,限位板本体受力稳固,受力好,安全性高。
2、同时,也避免了限位板本体受力时与相邻的夹片发生挤压而造成限位板本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孔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孔限位板在使用状态下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在使用状态下的剖面视图;
图6为图5中沿B-B方向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图4为本发明的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预应力张拉群锚单孔限位板的限位板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沿轴线设置钢绞线穿孔2,在所述限位板本体1的一端面上沿周向均布设置六个支撑块3,相邻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夹片槽,夹片槽的尺寸大小视锚孔内夹片的尺寸以及相邻锚孔的距离而定。安装时,使夹片槽与相邻锚孔内已锚固的夹片相对应,避免与相邻锚孔内的夹片发生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1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