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倾截止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3111.0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娟 |
主分类号: | F16K1/14 | 分类号: | F16K1/14;F16K17/36;F02M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16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止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截止阀,特别涉及一种在侧倾时能够自动阻断流体通过的侧倾截止阀。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油箱设有用于通气的呼吸口,这种呼吸口的作用在于化油器或油泵工作时,大气压能够从呼吸口进入油箱,保证供油通畅;同时在外界温度高时,油箱内的汽油蒸汽能够从呼吸口排出,减小油箱内压力,防止油箱爆炸。由于以前的油箱呼吸口直接连通大气,油箱内汽油的挥发气也直接从呼吸口排放出,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国家对机动车排放,尤其是对摩托车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按照国Ⅲ排放标准,要求摩托车油箱的挥发气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为达到此标准,人们在摩托车的发动机上设置装有活性碳的碳罐,油箱呼吸口通过管道与碳罐连通,碳罐设有的一个通道与发动机进气道连通,碳罐设有的另一个通道与大气连通,这样将油箱呼吸口排放的汽油挥发气能够被引入碳罐中,汽油挥发气经活性碳吸附后,再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负压将活性碳吸附的汽油脱附进入进气道,重新进入汽缸燃烧,由此防止汽油挥发气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在发动机工作时,外界的大气压也能进入油箱中,保证供油通畅。摩托车油箱的呼吸口在摩托车处于直立状态时是处于高于油箱内汽油液面的位置,有的摩托车油箱在呼吸口处还设有在摩托车发生侧翻时,阻断汽油从呼吸口流出装置,防止流出的汽油引起燃烧爆炸的意外事故。但是现有的装置即使在摩托车侧翻倒地后也不能可靠阻断汽油从呼吸口流进碳罐中,造成摩托车在侧向倾斜驻车和行驶转弯形成侧倾时,油箱内装满的汽油就会从油箱呼吸口流进碳罐中浸湿活性碳,直接导致碳罐中的活性碳失效,使活性碳不能再吸附汽油挥发气,严重影响碳罐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容易造成供油不畅,导致摩托车行使无力、熄火、发吐等不良现象,影响摩托车的使用。而现有的安装在流体通过的管道上的截止阀,通常是用手动或电动控制关闭阀门,实现对流体的阻断,这些截止阀不能解决在摩托车侧倾到一定角度时,自动阻断油箱内汽油进入碳罐的问题,更不能在摩托车恢复到平稳状况时又自动开通,使油箱内汽油挥发气进入碳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倾截止阀,它用于安装在摩托车上连通油箱呼吸口和碳罐,能够在摩托车发生侧倾超过一规定角度时,自动关闭阻断油箱呼吸口与碳罐之间的通道,防止油箱内的汽油进入碳罐;并在摩托车侧倾小于一规定角度时,将关闭的通道自动恢复畅通,使油箱内的汽油挥发气能够进入碳罐。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阀体和至少一个钢球,阀体的左、右侧分别设有连接嘴,所述钢球可滚动的放置在阀体的阀腔内,阀腔顶与钢球之间留有流体通过的空间,阀腔的左、右侧壁各设有一圆形通孔与连接嘴相通,左右两侧的圆形通孔的孔心和左右连接嘴的孔心位于同一水平轴线,钢球中心的水平高度位置低于圆形通孔的水平中心轴线的位置,钢球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阀腔的前后侧壁为平行的垂直平面,钢球的直径小于前后侧壁之间的距离,阀腔底部为一段劣弧面,底部劣弧面的半径大于钢球的半径,底部劣弧面的左、右端与阀腔左、右侧的圆形通孔之间,分别设置为与劣弧相切的斜面,使放置在阀腔内的钢球能够在阀体向一侧倾斜的角度大于斜面倾角时从该侧斜面滚向圆形通孔且关闭该侧通孔。
阀腔左、右侧的与劣弧相切的斜面对称,每侧斜面与底部劣弧的弧平分线之间的夹角为25~60°。
所述阀腔内可滚动的设置一个钢球,钢球与阀腔底部劣弧面接触,钢球与阀腔前后侧壁之间留有滚动间隙。
所述阀腔内可滚动的设置两个直径不同的钢球,大钢球直径至少为小钢球直径的2倍,大钢球与阀腔底部劣弧面接触,且与阀腔前后侧壁之间留有滚动间隙,小钢球设于大钢球上半球的一侧,位于大钢球和与劣弧相切的斜面之间,小钢球的直径小于阀腔顶与大钢球之间留有的流体通过的空间的间距,使小钢球能够沿大钢球上半圆从一侧滚动到另一侧,小钢球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
所述阀腔内可滚动的设置三个钢球,其中一个为大钢球,另外两个为小钢球,两个小钢球的直径相同,大钢球直径至少为各小钢球直径的2倍,大钢球与阀腔底部劣弧面接触,且与阀腔前后侧壁之间留有滚动间隙,两个小钢球分别设于大钢球上半球的左右侧,位于大钢球和与劣弧相切的斜面之间,小钢球的直径大于阀腔顶与大钢球之间留有的流体通过的空间的间距,使小钢球不能越过大钢球从一侧滚动到另一侧,小钢球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
阀腔的左右侧的与劣弧相切的斜面设置为槽口宽于槽底的的梯形导向槽,梯形导向槽的槽深小于小钢球的直径,小钢球位于梯形导向槽中分别与大钢球表面和梯形导向槽的槽底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娟,未经李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