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0945.6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邱文赞;邱渊楠;黄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尤指一种桥接电路区覆盖有间隙物的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主要是由薄膜晶体管基板(TFT substrate)、彩色滤光片基板(CF substrate)、以及填充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所组成。并且,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置有像素电极层,且彩色滤光片基板设有共用电极层,通过提供电压差于像素电极层与共用电极层之间,可驱动其间的液晶分子。此外,位于显示区外围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另设置有走线布局,用以将驱动信号传递至像素电极层,进而驱动液晶分子。由于走线布局包含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金属层,为了电性连接不同金属层,走线布局利用与像素电极层同时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来作为桥接不同金属层的导电层。然而,现行的透明导电层设于各金属层的上方,通过多个接触插塞电性连接至不同金属层,并且共用电极层延伸至位于显示区的外侧,以电性连接至外界。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容易因受到不正常破坏或压迫,而造成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透明导电层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公共电极层间的距离过小,甚至造成彼此接触,以致于发生短路的情况,进而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避免周边区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发生短路。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且液晶显示面板定义有至少一显示区与至少一位于显示区外围的周边区,而周边区包括第一桥接电路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保护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基板、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间隙物。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且保护层覆盖周边区的第一表面,而第一导电层设于第一桥接电路区的保护层上。第二基板平行设于第一基板的一侧,且第二基板具有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第二导电层设于周边区的第二表面,且第一间隙物设于第一桥接电路区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并电性隔离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第一间隙物直接接触于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且第一间隙物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电层的面积,而第一间隙物面对第一基板的表面或/及面对第二基板的表面具有凹凸表面。
本发明于周边区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间隙物,可避免于进行高分子聚合配向工艺时因受到不正常破坏或压迫使周边区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接触而产生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沿着周边区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沿着第二桥接电路区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形成第一间隙物的光掩模图案。
图5为本发明图1的第一桥接电路区与第二桥接电路区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受到挤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沿着显示区的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沿着周边区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沿着第二桥接电路区的CC’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液晶显示面板 102 显示区
104 周边区 104a 第一周边区
104b 第二周边区 106 第一桥接电路区
108 薄膜晶体管基板 110 彩色滤光片基板
112 框胶 113 第一基板
113a 第一表面 114 第一金属层
116 绝缘层 118 第二金属层
120 保护层 122 第一导电层
124 第一开口 126 第二开口
128 第二基板 128a 第二表面
130 第二导电层 132 第一间隙物
134 光掩模图案 138 切割线
140 第二桥接电路区 142 第三金属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09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