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大变焦比双波段光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0620.8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发;郑志明;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开发区鸿发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5/20 | 分类号: | G02B15/20;G02B1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焦比 波段 光学 镜头 | ||
1.一种小型化大变焦比双波段光学镜头,其包括四个透镜组,自物面至像面依次为一个正光焦度的前固定透镜组G1,和配置于前固定透镜组G1的像侧的具有负光焦度的变焦透镜组G2,光阑S,配置于光阑S像侧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后固定透镜组G3,以及配置于像侧的补偿透镜组G4,其特征在于前固定透镜组G1和后固定透镜组G3是固定不动的,利用负光焦度的变焦透镜组G2和正光焦度的补偿透镜组G4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来实现焦距5-50mm的10倍光学变焦,同时整个镜头具有三组高反差色散系数的胶合透镜组件校正色差,实现可见光波段和红外光波段共焦成像,光学系统的焦距范围f=5-50mm,视场角2ω=60.0°-7.2°,相对孔径D:f=1:1.95,其中D为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后截距人于6.5mm,像高对应1/3”CCD,光学传递函数MTF值在701p/mm时,中心达到0.55,边缘达到0.45。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大变焦比双波段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变焦结构型式上,变焦核采用两移动组分G2和G4被后固定组G3隔开的型式,补偿透镜组G4采用迂回补偿,短焦时,补偿透镜组G4向物面方向移动,当变焦透镜组G2的放大倍率达到-1时,G2往长焦端变焦,G4开始迂回向像面I方向移动,缩短了补偿透镜组G4的相对移动量,缩小了整个镜头的结构,配合M14×0.5型式的板机镜头接口,实现了其小型化。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大变焦比双波段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固定透镜组G1具有按物体一侧顺序排列的第一透镜为凸凹负镜片L1、第二透镜为凸凹正镜片L2和凸凹的第三正透镜L3,对无穷远聚焦成像,提供一个初始像和焦距fG1,0.55<|fG1/fl|<0.69,所述的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为胶合组件,L1的色散系数20<v1<30,L2的色散系数45<v2<60。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大变焦比双波段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焦透镜组G2具有按物体一侧顺序排列的第四透镜为凸凹负镜片L4,第五透镜为双凹负镜片L5,第六透镜为凸凹正镜片L6,从靠近G1移动到靠近像面I的位置,改变了G2物距,从而改变了G2的成像放大倍率,其放大倍率m2变化范围为:-0.4~-1~-4.16,所述的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为胶合组件,L5的色散系数20<v5<30,L6的色散系数55<v6<75。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大变焦比双波段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固定透镜组G3具有按物体一侧顺序排列的第七透镜为双凸正镜片L7,第八透镜为双凸正镜片L8,第九透镜为双凹负镜片L9,靠近光阑S固定不动,对经过G2所成的像进一步的变倍,其放大倍率m3变化范围为:-0.96~-1.72~-0.7,G2,G3总放大倍率m2*m3变化范围为:0.38~1~2.91。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大变焦比双波段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透镜组G4具有按物体一侧顺序排列的第十透镜为凹凸正镜片L10,第十一透镜为双凸正镜片L11,根据变焦透镜组G3变焦所产生的像面漂移进行补偿,使像面I保持稳定,其放大率m4变化范围为:0.45~0.32~0.58,补偿后G2,G3,G4总的倍率m0=m2*m3*m4变化范围为:0.17~1~1.69,镜头的总焦距变化范围为fG1*m0,变焦比1.69/0.17为10倍,所述的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为胶合组件,L10的色散系数20<v10<30,L11的色散系数45<v1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开发区鸿发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开发区鸿发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06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口传输速率自动检测及应用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蒸发冷却的蓄冷式辐射空调系统